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表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句子?

有哪些表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句子?

表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類似句子有:

1、思報德兮邈已絕。感鞠育兮情剝裂。——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壹嵇康的《思親詩》

譯文:想要報答恩德時母親已經遙遠不在了,感恩養育之心十分悲痛。

2、小子雖不令,長養恩曷酬?——宋朝大詩人梅堯臣的《寧陵阻風雨寄都下親舊》

譯文:兒子不孝,該怎麽報答這濃濃的養育之恩呢?

3、壹恨壹灑血,何以報春暉? ——李呂的《胡程寺二首其壹》

譯文:母親突然去世了,該怎樣報答這春風化雨之愛呢?

4、人生安得常童顛?只作嬰兒啼母前。——宋·姚勉的《夢保母如兒時》

譯文:人的壹生怎麽能常駐童顏,多麽想回到兒時在母親乳母跟前玩耍。

5、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之時,不可復得也——《子路負米》

譯文: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想再負米百裏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擴展資料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1)釋義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壹天。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該句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

(2)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

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臯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旁。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臯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壹也;高尚吾誌,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3)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說:“快,快,前面有賢人。”走近壹看是臯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臯魚說:“先生家是不是有喪事?為什麽哭得如此悲傷?”

臯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壹;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說完就辭世了。

孔子對弟子們說:“大家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有許多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

百度百科-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