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泉
位於廬山五老峰東面大峽谷內,泉後有壹如屏風的百丈絕崖,屏風九疊。三疊泉水系發源於五老峰,大月山等處。三疊泉旁有壹巨石,巨石鐫刻“竹隱疑蹤”四個大字。三疊飛瀑在南宋紹熙辛亥年(1191年)被壹砍柴人發現後,為古今登廬山遊人必到之地,被譽為“廬山第壹奇觀”。故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三疊泉瀑布總落差為155米。壹疊垂直,高約20米;二疊略隆曲微弓,高約50米;三疊最高最闊。澗水由五老峰北崖口湧出,流經豁然洞開的白蒼崖絕壁,水瀑分三級呈三種勢態奔瀉而下。直落玉龍潭。其水勢隨雨水多寡的季節而變化。暮春初夏,飛瀑疾馳飛瀉;深秋隆冬時節,弱水如絲簾風煙。三疊泉高崖險峻,峽谷幽邃;集名山大川雄、幽、奇、險於壹處,不見人工雕琢之痕,展示出壹幅原始質樸的自然美景。
〔古詩文賞析〕 三 疊 泉 明·方以智
三峽巴江似直流,疊溪屏障幾層收。
冰綃剪破裁雲幔,銀漢傾斜作玉溝。
畫留鼓聲催急雨,陽笑笛曲送深秋。
誰將折筆成圖後,可掛松風最上樓。
面對絕美的三疊泉,詩人方以智作為明清之際著名的哲學家、自然科學家,激動感慨之余,以敏銳的思維和極高的審美情趣,從不同角度,或遠眺、或俯視,在有限的天地盡情領略三疊泉別致有趣的局部美和氣勢磅礴的整體美。充分發揮視覺功能和聯想作用,僅以56個字的詩篇,將三疊泉景致和自已的情感,形象而生動的表達出來。
詩句開篇采用白描手法直接切入,讓人在遙想中幻化出:兩岸鐵色絕崖壁立千丈,峽水森束轉急,三疊飛瀑壹跌再跌淩空而降,初級如雲如絮,噴薄吞吐,水石撞擊,珠迸玉碎。復註二級石上,匯為巨流,飄如雪斷如霧,森然四垂,湧若沸湯,奔若跳鷺的撼人之感。緊接著詩人又從自然規律的聲音和形態性質中發現自然美。詩中二、三句更是浮想聯翩,比喻叠出,再現出壹幅意境高遠而又美麗的畫面。那三疊泉瀑布,宛如天闕銀河傾斜化作玉溝,其形如絲織的白綢,又似薄輕的帷帳,三疊飛瀑形態被勾勒出來飛瀑之聲:風掀電馳、霆震四擊、轟鳴不絕,使人聯想到軍中急雨般的鼓點那壯觀的場面;當三疊飛瀑落入玉龍潭後緩緩流入深秋的溪澗,使人又聯想到“陽關三疊”那清爽悠揚的古曲笛韻。詩中最後壹句,可看出詩人的感情投入,以掩飾不住對三疊飛瀑的喜愛之意瀉於筆端:誰能畫下此景,懸於雅室之壁欣賞,豈不幸甚!
好詩美景,作為生活內容和生活環境,必然給人以賞心怡神的享受,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陶情養性,凈化心靈。
三疊飛瀑有自然“水”的某壹自然屬性,可抒發“遍予而無私”壹視同仁的品行;有癡於水的“身入雜塵而聖潔自身”的性格;有重水的“不清以入,鮮潔而出”的特點。那麽,本詩的寓意如何呢?全憑讀者誦詩觀景自尋答案。
(任祥興)
〔現代散文〕 我被眼前的景致徹底震懾:四野峭崖絕壁聳天,遠山近巒遼闊壯美,彩嵐紫霧變幻莫測,宛如壹幅精美的織錦,色彩繽紛。馳目於三疊飛瀑,澄澈的流泉在石棱間跌落碰撞,浪煙飛濺,傾沫散珠。絕壁陡峭兀立,冷峻綽約。蒼鷹振翅掠過,尖唳聲在蒼崖半空回旋,壹串激越的號啕叩擊崖壁,如壹聲淒惋的飲泣在空中回蕩。
我佇立於這份寧謐的天地,摟住滿襟滿懷的翠綠,峽谷內風響如密鼓,奔泉響若古箏,鳥啼脆如絲竹,獨享著三疊泉秀美,沈浸在愉悅無邊的我,立於觀瀑亭,壹種儼然巡視大山的征服者的強烈的滿足陶醉了我,仿佛唯我立足天地之間。
適逢冬春更叠時節,遠看山下杜鵑花開濃艷如火,近看山上梅花依舊晶瑩如雪。在春暉中,我陷入纏綿悱惻的境界之中,胸臆間陡然騰起狂野熾愛之情在灼灼燒燃,瞬時:超脫忘我,舉手投足均在七竅之外……
水——萬物之源,美稱惡咒幾多?柔情似水,冷若堅冰,水性楊花,載舟覆舟……然而,聖潔無比又絕不藏汙納垢的三疊泉,卻展示另番風韻。我凝視對岸那座高聳雲端的絕壁,試想那悠悠的遠古歲月,曾傲然地鐵青著面孔,嚴實地堵住流泉的去路,不由讓人追撫那悲壯絕倫的風風雨雨,壹場柔與剛的較量和搏擊,是何等驚心動魄呵!絕崖如天門,寵然大物,得意驕橫,誰奈我何?三疊泉飛瀑,跌落奔流,再跌落再奔流,騰湧不息,化作堅韌無比的撞擊力,沖撞那堅不可摧的頑崖,曾幾何時,驕橫霸道的龐然大物畏懼了,以失敗者退避三舍,終於閃出壹道空曠的豁口。
陽光旋轉,燦然生輝。透明的山體如絹如素,纖塵不染,萬籟音消。遠山崎嶇的彎彎小道,倏焉尋來的人流,明滅遊移,歡躍之至。三疊泉唯在羞怯時,方扯起霧靄當面紗。那份羞羞答答,嬌媚無限,更叫人心懷激蕩。
時光飛逝,轉眼夕陽斜照。五彩線條顯露出與峰巒委婉惜別的情調,越發抹濃了幽邃的神秘感,越發加重了對我的誘惑力。狹長的河澗深處,回響著飛瀑直落玉龍潭的轟鳴。在這最美好最令人銷魂的絕妙光景,我恨不能化作輕風柔雲去,與這秀美的山水相依相隨。
舉目燦爛星空,繁星似玉色的珠子漂浮在澄靜的天河,幽光閃爍,瞬息即逝。我不忍離去,這原本柔弱之軀,不應凝固在這美好的天地之間。
(任祥興)
〔民間文學〕 很久以前,廬山三疊泉旁有座最富麗堂皇的廟宇,叫竹隱寺。金碧輝煌的琉璃,拱梁翹脊,掩映在翠森森的竹林間。寺廟周圍峰巒險峻,林木豐茂,常年雲霧繚繞,不時有虎狼出沒。
竹隱寺內住著壹老壹少的兩個和尚。小和尚不滿10歲,清掃廟堂,侍候老僧,挑水劈柴,壹切雜務都由小和尚承擔。晨鐘暮鼓,打坐參禪,日子極為清苦。
壹天,小和尚從三疊泉溪澗挑著滿滿的壹擔水,咬緊牙關,壹步壹步往上挪。這時,壹只掩跡旮旯的餓狼,正呲牙咧嘴,流著饞涎,眼睛露出綠幽幽貪婪的兇光,在小和尚身後窺視著。驀的,壹聲狼嗥,餓狼將小和尚撲剪在地。小和尚壹聲驚叫,頓時失去知覺。待他蘇醒時,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窩窩裏。身旁坐著壹個與自已年齡相仿,長得靈氣十足的小女孩。
小女孩原來是借三疊泉靈秀之氣,已生長了千年以上的何首烏。她見小和尚危難,便挺身相救。
從此,兩個小人兒好得形影不離。小女孩幫小和尚砍柴挑水,餓了,在山林尋野果子吃,乏了,在三疊溪澗嬉水。
不久,這個秘密被老和尚發現。壹天,老和尚找出根紅線,誘騙小和尚叫他如此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與女孩會面,玩著玩著,小和尚悄悄將紅線別在她辮梢上,而後借故離去。沒了小夥伴玩耍,小女孩也回到自己的土窩窩裏。老和尚悄悄,拎著鋤頭覓尋而來,果然很快就找到那截露在土外的紅線,他不禁大喜。俗話說“吃了千年何首烏長生不老”。他三下兩下便將何首烏挖出,興沖沖拎回廟內洗凈,立刻升火準備燉了吃。
小和尚見此情景,哭鬧著拼死要救下何姑,怎奈何老和尚拳腳相加,霎時便不省人事。小和尚恍忽中見何姑淚汪汪訴說不幸,並告訴小和尚該怎麽做。
老和尚將何首烏煮在鍋裏,下山買酒去了。
小和尚醒了,遵照何姑的吩咐,將鍋內湯汁沿廟四周撒了壹圈。剎那間,小女孩從鍋內跳出,深情地拉著小和尚的手,整個廟宇隨之飄忽起來。這時,老和尚打酒回來,忽然看見竹隱寺正欲騰空而去,情急中,忙壹把抓住門坎,身體隨即在半空中晃悠起來,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薩救我!然而天不應地不理。忽地壹陣狂風大作,老和尚壹聲慘叫,跌入三疊泉峽谷。
從此,竹隱寺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後有人在三疊泉旁的巨石上鐫刻“竹隱疑蹤”,四個大字至今完好無損。
(任祥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