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於西安城墻詩句

有關於西安城墻詩句

1.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壹方,如同壹位怒目金剛。他經歷過多少淒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

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壹。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壹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

4. 城墻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築,爾後叠有修葺。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壹塊石刻,上刻壹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壹的“門裏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於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裏,壹定包蘊著什麽。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

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壹句話,敵不過這壹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

10. 壹面城墻,幾塊磚。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

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裏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

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壹個角落,我壹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於是,我又壹次微笑著感傷……

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妳。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裏壹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

16. 看真壹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壹身炮彈的殘跡。任何敵人都可壹攻而下。

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壹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壹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妳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築壹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有98座。現有93座。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

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後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2.與城墻有關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壹方,如同壹位怒目金剛。

他經歷過多少淒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壹。

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壹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4. 城墻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築,爾後叠有修葺。

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6. 在古城南門東墻上嵌著壹塊石刻,上刻壹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壹的“門裏人”。

7. 佇立在寬闊的城垣上,極目遠望。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磚墻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於此的長城呵,它是生命的記錄,歷史的見證。我猜想這地球上最長最堅固最渾厚的灰墻裏,壹定包蘊著什麽。

它?莫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9. 這城墻修得這樣高。修建城墻的國主認為,高聳的城墻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

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敵不過壹句話,敵不過這壹代的衛國國主說:“我們投降罷。”10. 壹面城墻,幾塊磚。

要是沒有那些歷史、那些傳說,它的價值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無需深究。11. 走過寂寞青春的城,輕撫斑駁的古城墻,試問流年裏多少鏡花水月,不覺間,悄然落傷心的雨。

12. 中國的禮法書籍規定城墻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致:城墻要開12座門以與12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內城以供皇室居住。13. 過去的時光,停留在某壹個角落,我壹路追尋,透過古老的城墻,我看見了黑白色的我們,於是,我又壹次微笑著感傷……14. 在雨中,走過厚重的元城墻,登上亙古佇立的大雁塔,走在朦朧的曲江池邊、都尋不到、那夢中的長安、那夢中的妳。

15. 那古樸城墻,像是亙古就屹立在這裏壹樣,百米高的墻面上早已布滿了點點青苔,而這些青苔,正是時間逝去的痕跡,是歷經滄桑的最好佐證。16. 看真壹點,起落有致的城墻,受不了歷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壹身炮彈的殘跡。

任何敵人都可壹攻而下。17.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壹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壹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妳的祖先名叫炎黃。

18. 城墻四隅各築壹角臺,西南角臺為圓形,其余3個為方形。角臺突出墻外,建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其在戰爭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墻每距120米設有凸出的敵臺,***有98座。現有93座。

敵臺上建敵樓,是守城將士休息、瞭望和作戰的場所。20. 西安城墻的成長和發展有其漫長的過程,後續的修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西安城墻的歷史疊加,追溯源頭,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不應該因明時的修建包磚,便斷定僅有600余年的歷史。

3.描寫城墻的詩句

1. 時間摧殘出它的滄桑:但他仍雄立壹方,如同壹位怒目金剛。

他經歷過多少淒涼有風花雪月的繁華也有人走茶涼的悲傷。青苔是時間逝去的痕跡,古墻阻攔著敵人讓城市固若金湯。

2. 四時的古城墻景色常新,極能勾引人們的想往和掛念,對西安人,對異鄉人,對中國人,對外國人,沒有差別心,同樣給予微笑。3.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壹。

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壹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4. 城墻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墻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

5.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墻。城墻為宋代重築,爾後叠有修葺。

城墻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

4.描寫西安的詩詞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道離別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紅塵紫陌,斜陽暮草,長安道,是離人: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暗聞歌吹聲,知是長安路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處處多新澤。宮苑傍山明,雲林帶天碧

風舞槐花落禦溝,終南山色入城秋

長安大道連狹邪,青牛白馬七香車(盧照鄰《長安古意》)

長安雪後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

長安渭橋路,行客別時心(綮毋潛《送章彜下第》)

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壹春(常建《落第長安》)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之壹)

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壹回來,壹回老(白居易《長安道》)

長安重遊俠,洛陽富財雄(盧照鄰《結客少年場》)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張說《十五日夜禦前口號踏歌詞二首》)

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李山甫《寒食二首》)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崔顥《七夕》)

憶長安,九月時(範燈《憶長安?九月》)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手環堵(杜甫《秋雨嘆三首》)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李商隱《滯雨》)

紅塵白日長安路,馬走車輪不暫閑。唯有茂陵多病客,每來高處望南山(張元宗《望終南山》)

碧池新漲浴橋鴉,分鎖長安富貴家(杜牧《街西長句》)

豪家沽酒長安陌,壹旦起樓高百尺(韋應物《酒肆行》)

長安九城路,戚裏五侯家(皇甫冉《長安路》)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李賀《沙路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壹)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長相思》)

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5.形容城墻的句子有哪些

1 贛州古城墻,始建於漢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後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壹道周長13華裏,高大雄偉的城墻,反映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2. 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墻,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墻之壹。城墻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公裏,垛墻、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

3. 中國有四大古城墻:西安古城墻,洪武三年始建。平遙古城墻,洪武三年;荊州古城墻,順治三年;興城古城墻,乾隆四十六年。它們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4. 從贛州古城墻西津門出發登上古城墻,沿古城墻,妳可以看到郁孤臺、蔣經國舊居、八鏡臺、八鏡公園、龜角尾(章水與貢水交匯處)、古浮橋、壽量寺、文廟、皂兒巷、董府(可在此處用餐)。

5. 城墻上的武器展覽更是讓我打開眼見,有拋石器、攻城塔等,成列在巍峨的城墻上,其中有我最喜歡的火銅,它不但威力大、不浪費火藥,還方便攜帶,我國古代的軍隊裝備說明了,當時國家是多麽的強大。

6. 古城墻是原來戰爭時期防止敵人進攻的建築,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古城墻外面是護城河,裏面是城墻圍著的原來的古襄陽城。

7. 荊州古城墻於三國時始建土城,歷史上屢建屢毀,現有磚墻為清順治年間依明墻基礎重建,周長10.5公裏,高9.8米,厚約10米。

8. 荊州古城墻不僅歷史悠久,景色也很美。春天,我到古城墻上去玩,看見墻縫裏長滿了嫩綠的野草和爬山虎,像碧玉妝扮了似的。

9. 荊州古城墻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是我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府城墻。它古色古香,雖然時過境遷,但雄風猶在!

10. 走進城墻,用手輕輕觸摸著壹塊塊古老的青磚,真不敢相信它有五百多歲了。聽說這些青磚用糯米漿制成,顯得堅硬無比。沒想到在堅硬的磚縫裏還會長出壹些小芽,這是多麽頑強的生命力啊!

11. 西安的古城墻是西安最有名的建築,它環繞著西安的市中心。我們每次開車出去玩,都會從城墻下面鉆過,可是我從來都沒有上去看過。今年去西安,我終於有機會和西安的姐姐壹起去看了。

12. 西安古城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盼望著早日再去西安,再壹次觸摸那沾滿歷史痕跡的古城墻。

13. 夜晚,上燈了。整個古城墻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各種各樣的霓虹燈倒映在護城河裏,流光溢彩。簡直分不清是城中有水,還是水中有城。

14. 荊州古城墻於三國時始建土城,歷史上屢建屢毀,現有磚墻為清順治年間依明墻基礎重建,周長10.5公裏,高9.8米,厚約10米。墻內依土圍,外臨護城河。

15. 現存城墻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壹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壹座古代城垣建築。

16. 西安古城墻位於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11.9公裏。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

6.描寫古城墻的句子

春節前,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過年的時候路過西安,爸爸媽媽帶我參觀了西安的古城墻。

我們買的門票背面介紹說,這座城墻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墻高12米,基寬16-18米,頂寬12-14米,城周有觀敵臺98座,四周均有登城馬道,有垛口5984個。城外有護城河,四門跨河外設有吊橋。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比較完整的唯壹的壹座封建古城墻。

前面最好先寫對古城墻的觀感,先寫壹些整體的印象,如城墻的高大雄偉,有關城墻介紹的數字可以在後面的參觀中說出來,也可以通過與媽媽的對話寫出來。

我們是從南門上城墻參觀的。南門也叫“永寧門”,算是南邊的壹個主城門。沒有見到城墻之前,媽媽給我講了壹些有關城墻的事,(講了壹些什麽城墻的事,可以寫寫)我還以為城墻就是壹堵普通的圍墻,心想圍墻有什麽好參觀的呢?再說,人又怎麽能上到墻上,而且還能打仗呢?我的腦子裏出現了壹串串的問號。可是等我來到城墻下擡頭壹看,才知道這城墻好高啊!足有三四層樓那麽高,而且非常厚,這哪是普通的圍墻呀。

我們順著城門邊的樓梯,也就是登城馬道上到了城墻的頂上。壹上去,我就更驚奇了,城墻的頂上真寬呀,足可以並排開四五輛汽車!上面還長的有樹呢?靠著城外的那壹面墻很高,大概有兩米高,頂部有壹個個長方形的垛口,那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觀察敵人用的。如果敵人進攻了,還可以開弓放箭。靠城裏的那面墻稍低壹些,只起了防護的作用,以免人掉下去。城墻頂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裏低,這樣雨水很容易流走。我爬上臺階從垛口往下看,看到了城墻外的護城河和河上正對著南門的吊橋,還有遠處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和汽車。

站在城墻上,我有壹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古代的人能建造出這麽雄偉的城墻,他們真是太了不起了,他們壹定很聰明,也壹定很勤勞。這次我參觀西安古城墻收獲真大呀!

7.七絕古城墻詩中描寫的城墻是

壹城開四門,五險守皇安。

都言不可破,時過境已遷。

古為禦敵築,今成民樂園。

憑欄望星晨,滄桑歲月轉。

(安虎)九宮四方城,橫豎權圈人。

城墻千萬磚,塊塊有深情。

修城因權貴,守城憑兵民。

墻高五六丈,墻上起高樓。

城南出君王,城北迎賓朋。

東門通商賈,西門兵車行。

角樓觀八方,敵臺設敵樓。

禦敵固金湯,生息可自由。

歷經千年風,荷城慰明月。

雲移風影動,風動城河清。

(王瓊韜)厚重偉岸古城墻,精美大氣四方方。

做人愛憎自分明,生離死別吼秦腔。

楞冷蹭倔豪義杠,直來直去熱心腸。

華夏源脈此獨存,全球人民都神往。

(《西安信息大廈》曾經古城第壹高,五十六層壹地標。

巍巍矗立南二環,現代文明此驕傲。

8.關於西安城墻

西安城墻(The Xi'an Circumvallation)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壹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壹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

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裏。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壹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

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壹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

城墻上***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 古代武器落後,城門又是唯壹的出入通道,因而這裏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禦重點。

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門。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正樓在最裏,是城的正門。箭樓與正樓之間用圍墻連接,叫甕城,是屯兵的地方。

甕城中還有通向城頭的馬道,緩上無臺階,便於戰馬上下。全城還建有馬道11處。

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

角臺上修有較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裏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城墻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墻,***5984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

內側矮墻稱為女墻,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墻完全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

後來又將整個城墻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城墻頂部每隔40-60米有壹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墻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城河,正對城門處設有可以隨時起落的吊橋。吊橋壹升起,進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斷。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壹個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禦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壹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為我們研究明代的歷史、軍事和建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1961年西安城墻被列入國家重建文物保護單位後,迎來了重整旗鼓的東風。1983年,市政府結合市政建設整體規劃,投資1000萬元,開始營建環城公園。

如今,城墻上的排水系統得以完善,敵臺和垛口逐步恢復。黑河水經曲江池和興東湖,引入護城河,像壹條銀鏈圍繞著城墻。

護城河兩岸植樹後形成環城林帶。花壇、草坪遍布 城墻之下。

從西門到東門,先後建成松園、牡丹園、石榴園、櫻花園、吉備真園、含光閣、迷宮、元梯、吊橋、南門月城等遊覽點。 雄偉壯觀的西安城墻已成為市區最吸引人的觀光勝地之壹。

沿城墻外側已建成"環城公園",成為城市居民晨練的最佳活動場所。 西安環城公園是全國唯壹的環城公園,它的雄偉壯觀和多姿多彩,為古城增添了無限風光。

西安城墻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城門也發生著種種變化。

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沈浮喪衰。 下面,從南門開始順時針方向介紹 南 門:這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壹座,建於隋初(582年)。

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壹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

明代改名永寧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墻各門中復原得最完整的壹座,只是原設計沒有箭 樓。

現在南來北往的車輛行人均從甫門東西兩則另辟券洞內穿過,它本身已成為文物了。 朱雀門:朱雀門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

隋唐時,皇帝常在這裏舉行慶典活動。公元589年, 隋王朝統壹中國,隋文帝曾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

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這座城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墻內的朱雀門遺址。

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華麗,城門柱礎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門坎上刻有線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墻厚實端正,殘垣斷壁處處流露出當年的華貴風采。現在的朱雀門位於遺址西側,是1986年開通的。

勿幕門: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於1939年,以此紀念辛亥革命中陜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最早壹批會員之壹,陜西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

含光門: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它的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

1984年整修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制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現已決定把新建券洞城門置於遺址東側,對遺址作框架結構保護,外包城磚,使外觀與城墻壹致,內部設置人工采光和空調系統,日後供遊客參觀。

西 門:西安的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墻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

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