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滄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江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這是先秦時期《孺子歌》的詩句。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註》)”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壹種說法。
擴展資料
這首歌說:人根據水的清濁來決定自己的態度和行動,清的時候洗冠纓,濁的時候洗腳。就生活實際而言,水濁自然不便洗冠纓,但清水洗腳,也應更好,腳雖賤,不至於沒有在清水中洗壹下的資格。所以,這首歌乃是表現著壹種人生的哲理。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首詩中提到“水”,提到“我”,提到水的“清濁”變化,它正是揭示了某種關系。由於其語言的質樸和含蓄,人們可以從不同方面來理解。這裏首先讓人想到的是人同社會、同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
《楚辭·漁父》中寫屈原在“眾人皆醉”的情況下“獨醒”,“眾人皆濁”的情況下“獨清”,因而遭到放逐。漁父是壹個隱者,對事物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所謂“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所以他勸屈原隨波逐流,屈原不聽,他便唱著這首歌鼓枻而去。
漁父是將世事喻為“水”,水之清濁人不能制,但人可以根據水的清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是無可奈何的。如果從人同自然的關系上說,掌握規律,為我所用,這是對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