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盧龍的詩句

描寫盧龍的詩句

故四遙遙鄉女恨 在歷代涉及盧龍的古詩詞中,還有壹部分是描寫內地鄉’女思念遠在邊關戎邊守城的丈夫的。盧龍塞內有壹段古長城,由喜峰口至山海關壹段,比較重要的關口就有九門口、界嶺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龍井關、青山營、建昌營、劉家營、燕河營、臺頭營、石門寨、山海關等邊關城壘,守城士卒多是從全國各地招募的兵丁。這些兵丁遠離家門,來到邊關守城戎邊,寒來暑住,日月穿梭,與親人壹別十載數十載。古代的交通通訊又很困難,妻子兒女守望在遙遠的家園,而戎邊親人的音訊杳無,就是親人戰死於疆場,家人也無從得知。這種妻離子別,骨肉分離的生活是何其淒慘。而空守閨房,獨向燭臺的紅顏女,在月殘星疏、萬籟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漫漫長夜,四野如漆,遙望遠山不見,只聞秋雁孤鳴。詩人自古多情種,風流瀟灑善解人,詩人們是可憐那些紅顏女的,對她們抱以同情。隋代詩人薛道衡在《昔昔鹽》壹詩中寫道:“重柳覆金堤,蘼蕪葉校齊。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盤龍隨鏡隱,彩風逐帷低。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壹去無消息,哪能惜馬蹄。”此詩就是寫夫妻別離之情的。郎去邊塞守邊,妻子故園采桑織錦。郎在邊城空嘆月,妻在桑園淚沾裳。在古代戰亂年代,這種情景是司空見慣的。唐代詩人崔矽《孤寢怨》詩曰:“征戎動經年,含情拂玳筵。花飛織錦處,月落搗衣邊。燈暗愁孤坐,床空怨獨眠。自君遼海去,玉匣閉春弦。”唐金昌緒的《春怨》詩曰:“打卻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打跑枝頭啼叫的黃鶯鳥,不要叫它驚醒小妾的夢。要是妾夢中斷了,小妾就不能在美麗的夢境中奔赴遼西去見親人了。這是壹首神形靈動,畫意鮮活的詩作,詩句簡潔明白,通暢易懂,誦之上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劍十年征,紅粉青樓多怨情。厭得殊方久離別,秋來愁見搗衣聲。”(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小婦不知春未得,朝朝應上望夫山。”(唐.盧弼·《邊庭怨》)“盧龍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蕪曉不飛。鄉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春衣。”(唐·盧弼.《邊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寫男女別離之苦之怨的。戰爭使人流離失所,有家難歸。而家鄉的親人是要天天爬上山頭,朝遙遠的邊塞方向張望,盼望親人歸來。但只見白雲悠悠,山野蒼茫。連音信都不得相通,哪裏可見親人的面? 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以士卒的流血犧牲為代價去實現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發動壹次戰爭,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士兵為戰爭而捐軀。帝王頭上的皇冠是無數將士的鮮血澆灌培育的“金頂戴”。前方戰死的是將士,後方悲痛欲絕的是親人。戰亂之中,“婦人出門隨兵亂,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張藉)是何等淒慘的情景。“赤心報國無片嘗,白首還家有幾人?”守邊的將士,雖然精忠赤誠,守土保國,但能得到什麽報嘗呢?能白頭回家與家人團聚的又有幾人呢? 唐於賁的《邊遊祿戎卒言》壹詩,則是壹首采訪錄似的作品,他寫的是壹個守邊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擬士卒口吻:“二十屬盧龍,三十防沙漠。平生愛功業,不覺從軍惡。今年客鬢改,知學彎弓錯。赤肉疼金瘡,他人成衛霍。目斷望君門,君門苦廖廓。” 唐代詩人戎昱詩句:“鐵衣霜雪重,戰馬歲年驚。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自今。”盧龍古塞,在唐之前就從未有過安定的歲月,即使有,也只是暫時的,盧龍古塞這片蒼茫之地,是歲有其變,時有其變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敵人暫時占領了這裏,王師北上,當有光復之時。杜甫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人聞知王師光復薊北大地後,表現得近乎瘋狂,亦是表達了同時人民大眾的心聲。 四、孤竹清聖四海瞻 唐代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讀古史》詩雲:“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歲晏薇亦盡,饑來何所為?坐飲白石水,手把青松枝。擊節獨長歌,其聲清且悲。櫪馬非不肥,所苦長縶維。豢豕非不飽,所憶意為犧。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饑。”白居易的這首詩,是寫古代出現在孤竹大地上的兩位賢德清聖、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的。司馬遷的《史記》開篇《伯夷列傳》講的就是這弟兄二人的故事+歷史年代雖然久遠,但伯夷叔齊的故事,仍在古老的孤竹故土上被人們廣為傳頌。伯夷與叔齊,遜讓君位,深明禮教,忠誠仁義。二人叩馬諫勸武王不要伐紂。商紂行將滅亡,弟兄二人雙雙逃到首陽山采薇而存,並留下了千古傳誦的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籲嗟徂兮,命之衰矣屍不久,弟兄二人餓死在首陽山上。這悲壯的故事,發生在古燕趙大地,是有壹定文化淵源和人文根源的。自古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雖然,歷史傳說中的伯夷叔齊有許多不同的面孔,史家學者對其二人的形跡亦有各種不同的評價,我們且不去與人爭論短長。文字記載的歷史從來是虛史,真實的歷史時空是無法還真的。就今天口頭傳誦的伯夷故事,我們不能不承認是個流傳於民間,並被載人史冊,仍將千古流傳下去的動人的歷史故事。 對伯夷叔齊,歷代文人墨客,詩人詞家,留下不少歌頌其的詩篇。盧龍古城留有古跡夷齊井,其水甘冽,爽甜可口。相傳為伯夷叔齊飲用。唐吳隱之《貪泉》詩雲:“古人雲此水,壹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元代盧執《采薇圖》詩曰:“服藥求長年,孰與孤竹子。壹食西山薇,萬苦猶不死。”明代方經《孤竹故城》詩曰:“何年孤竹改盧龍,壹生荒城宿莽中。獨向夷齊祠下拜,山河猶自起清風。”孤竹古城西有夷齊廟,廟後有清風臺,古人登廟臨臺,吊清聖留詩言,以誌懷念。明劉達已詩雲:“孤城遺跡尚依然,壹吊風生萬裏天。薇老空山閉暮雨,祠荒故國鎖塞煙。”這些產生於不同年代的詩歌,從不同角度頌揚夷齊的清風高節。 另外,還有部分古詩是專門描述盧龍古城風光景色的。盧龍古城,是個座落於山上,又傍水麗築的十分美麗的1lJ城。古代盧龍城內,古跡多處,閃爍著占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光輝,盧龍,是我國古代東北方的重鎮。昔日古城四周曾有迷人的八景區。歷代遊客遊於古城,足跡踏至墨跡亦揮就,留下許多贊美古城的詩句。明王世貞的《盧戊署中有寄》詩雲:“山城小雨鷓鴣啼,楊柳辭寒綠正齊。我夢春歸獨不見,怕乘雲雨到遼西。”明王好問《孤竹懷古》雲:“鎬京商邑總蒿萊,千載何人吊墨臺。啼鳥似傷人世故,野花還向故人開。荒城隱隱小聲去,古殿巋巋山勢來。壹望淒然成曠感,塵車欲發更徘徊。”又《秋日登釣臺暮宿沙渚》雲:“仙槎遙望鬥牛邊,娟娟高風荇蒂牽。水浴磯頭時隱現,雲橫雁字任翻翩。數獻棋韻雜歌扇,幾點魚燈起暮煙。榻下主人能款客,疏星猶掛子陵川。”明代高弟詩雲:“樹下荒城古廟幽,千年遺像肅悠悠。采薇高節首陽在,孤竹清風濡水流。香火山翁頻伏臘,滄桑世代幾商周。我來瞻拜增傷感,不為登臨覽勝遊。”這是壹首遊記詩,詩人遊夷齊廟,見夷齊神像肅立,嘆其高節萬古長存。詩人來此不是為遊山玩水,而是慕清聖之名,前來瞻拜的。明韓應奎《登釣臺月白樓》曰:“載酒過灤江,登歌興欲狂。臺朝天北極,人在水中央。月白蘆煙淡,樓高海氣涼。壹竿垂釣罷,清夢到羲皇。”這是壹首很漂亮的遊記詩,詩人輕舟載酒,登高狂歌,但見天水浩渺,蘆煙浩蕩。海氣微涼。乘興垂釣,而後醉臥樓宇,壹夢成眠,真是仙人佳境,甚為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