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壹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壹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壹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壹旁,是些楊柳,和壹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壹個人,背著手踱著。這壹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壹個世界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壹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壹定要做的事,壹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壹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壹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壹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壹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壹般,靜靜地瀉在這壹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壹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壹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壹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壹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壹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壹例是陰陰的,乍看像壹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壹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裏也漏著壹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麽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壹個熱鬧的季節,也是壹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裏說得好:

於是妖童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裏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壹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壹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麽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壹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荷塘月色》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貯滿詩意,滿溢著朱自清的散文語言壹貫有樸素的美,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

朱自清先生壹筆寫景壹筆說情,看起來松散不知所雲,可仔細體會下,就能感受到先生在字裏行間表述出的苦悶,而隨之讀者也被先生的文字所感染,被帶進了他當時那苦悶而無法明喻的心情。這就是優異散文的必須品質之壹。

擴展資料:

壹首長詩《毀滅》奠定了朱自清在文壇新詩人的地位,而《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則被公認為白話美文的典範。朱自清用白話美文向復古派宣戰,有力地回擊了復古派“白話不能作美文”之說,他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之壹。

朱自清的美文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作家賈平凹說:來到揚州,第壹個想到的人是朱自清,他是知識分子中最最了不起的人物。

實際上,朱自清的寫作路程是非常曲折的,他早期的時候大多數作品都是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和我國古代詩人的詩有很大區別,他的詩是用白話文寫的,這其實也是他寫作的慣用風格。

後來,朱自清開始寫壹些關於社會的文章,因為那個時候社會比較混亂,這時候的作品大多抨擊社會的黑暗面,文體風格大多硬朗,基調伉儷。到了後期,大多是寫關於山水的文章,這類文章的寫作格調大多以清麗雅致為主。

朱自清的寫作風格雖然在不同的時期隨著他的人生閱歷和社會形態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但是他文章的主基調是沒有變的,他這壹生,所寫的所有文章風格上都有壹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簡約平淡,他不是類似古代花間詞派的詩人們,不管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文章從來都不用過於華麗的辭藻,他崇尚的是平淡。

英國友人戴立克試過英譯朱自清幾篇散文,譯完壹讀顯得單薄,遠遠不如原文流利。他不服氣,改用稍微古奧的英文重譯,好多了:“那是說,朱先生外圓內方,文字盡管淺白,心思卻很深沈,譯筆只好朝深處經營。”朱自清的很多文章,譬如《背影》《祭亡婦》,讀來自有壹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平淡就是朱自清的寫作風格。他不是豪放派的作家,他在創作的時候鐘情於清新的風格,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在他的文章中包含了他對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見他的寫作風格和他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是有幾分相似的。他的文章非常優美,但又不會讓人覺得狹隘,給人壹種豁達淵博的感覺,這就是朱自清的寫作風格,更是朱自清的為人品質。

寫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不僅自己壹生風骨正氣,還用無形的家風涵養子孫。良好的家風家規意蘊深遠,催人向善,是凝聚情感、涵養德行、砥礪成才的人生信條。“北有朱自清,南有朱物華,壹文壹武,壹南壹北,雙星閃耀”,這是中國知識界、教育界對朱家兩兄弟的贊譽。

朱自清性格溫和,為人和善,對待年輕人平易近人,是個平和的人。他取字“佩弦”,意思要像弓弦那樣將自己繃緊,給人的感覺是自我要求高,偶爾有呆氣。朱自清教學負責,對學生要求嚴格,修他的課的學生都受益不少。

1948年6月,患胃病多年的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壹絲不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後,朱自清還將面粉配購證以及面粉票退了回去。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不堪胃病折磨,離開人世。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時,朱自清卻匆匆地離人們遠去。他為人們留下了無數經典的詩歌和文字,還有永不屈服的精神。

朱自清沒有豪言壯語,他只是用堅定的行動、樸實的語言,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堅定的革命性,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表現了無比高貴的民族氣節,呈現了人生最有價值的壹面,譜就了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他以“自清”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喪誌;他身患重病,至死拒領美援面粉,其氣節令世人感佩;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膾炙人口;他的文字追求“真”,沒有半點矯飾,卻蘊藏著動人心弦的力量。

朱自清不但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也是壹名革命民主主義戰士,在反饑餓、反內戰的鬥爭中,他始終保持著壹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毛澤東對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精神給予稱贊,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

人民網——朱自清的柔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