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這個周末,正好是重陽節,堵車堵了幾公裏。
這壹路擁堵的車輛,他們的***同目的地就是魯山四棵樹鄉的文殊寺。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古時,魯山四棵樹鄉所在地是南陽到洛陽的必經之路,過往客商較多。道邊的四棵柳樹旁,有頭腦靈光之人開了個小飯館,不想自此成了南來北往的客商匯聚歇息之處。每每行商相約,便常常指定在“四棵柳樹”相聚。天長日久,這裏就叫四棵樹了。1949年後,鄉政府設在在四棵樹村,自此這裏就叫四棵樹鄉。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而這座聞名遐邇的文殊寺,就坐落在四棵樹鄉境內海海拔1112米的俺窟沱山上,又名“俺窟沱寺”。
據光緒《新修南陽縣誌》記載,文殊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由僧人德興創建,香火興盛。照此計算,文殊寺至少已經1300多年 歷史 了。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如今,文殊寺中現存清道光二十五年古碑,古碑上《重修文殊庵俺窟沱碑記》中,描述了文殊寺,“魯邑西南偏山坳之間,舊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雲為藩,青嶂為屏,綠竹映階,銀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無以過之”。可見當年文殊寺風光的優美和寺院的興盛。
初到文殊寺,不少人會感到很奇怪,這裏的主殿供奉文殊菩薩,東殿供奉觀音菩薩,西殿則供奉魯班。
據說,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從山西五臺山請壹尊觀世音菩薩像乘船回國,途中行船不利,不幸觸礁,水面又現鐵蓮花阻擋,慧萼領悟到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東渡日本,於是許願回航浙江,願在今浙江舟山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旋即退去。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當慧萼帶觀音菩薩像途經魯山時,曾在今日文殊寺的銀杏樹下小憩。後人為紀念觀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銀杏樹下建起了文殊庵,並逐漸演化為今日的主殿供奉文殊、東殿供奉觀音、西殿供奉魯班的格局。
至於文殊寺西殿供魯班的緣由,還是與傳說相關。據傳魯班受玉帝之托建造南天門,但玉帝要求南天門必須是獨板。魯班辛苦跋涉尋找木料,他來到俺窟沱山時,發現這裏的5棵銀杏樹猶如“擎天力 士,立地巾幗”,樹冠聳頸振翼,虬枝盤旋,扭抱壹團,形似巨 傘。於是這位千古巨匠是小心翼翼地在壹棵大樹中間抽出壹塊板,而且那棵樹的生長竟然還不受影響。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如今如果妳仔細觀察五棵銀杏樹中最大的那壹棵,妳會發現樹上還有魯班取板的痕跡。
寺中最令人著迷的就是這五棵銀杏樹,前三後二,兩雄三雌,最低者35米高,最大的高達43米,胸圍6.85米,需幾個人拉手方可環抱。最細的壹棵樹圍約5米,為雌樹;最粗的是壹棵雄樹,樹圍近7米,被人們稱為“樹王”。緊鄰“樹王”的是壹棵溫婉多姿的雌樹,人們善意地稱把它們“夫妻樹”。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有關專家考證,這五棵銀杏樹的樹齡至少在3千年左右。北 京西山大覺寺無量壽佛殿前有二株遼代栽植的古銀杏被稱為“銀杏 之王”,山東省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大殿前也有壹株古銀杏,被譽為 “天下銀杏第壹樹”。然而這兩地的銀杏樹從樹冠樹圍方面與文殊寺無法對比,可見魯山文殊寺的銀杏 歷史 更為悠久。
數千年來,魯山文殊寺傲然挺立於巍巍群山之中,閱盡世間滄桑。雖然寺院幾經興廢,但這五棵銀杏樹卻虬枝盤錯,枝葉相連,郁郁蔥蔥,遮天蔽日,雲繞霧罩,蔚為壯觀。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每逢深秋,金黃的銀杏葉掛滿樹冠,灑遍寺院,在藍色的天空映襯下, 紅墻碧瓦,蔚為大觀。
當年,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在靖康事變之後,中原淪陷,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逃難過程中投宿文殊寺,疲勞饑餓交加,當她看到寺內五棵銀杏時百感交集,即興寫下《瑞鷓鴣·雙銀 杏》壹詞,全詞為:
瑞鷓鴣·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肌冰骨未肯枯。
誰叫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可見,同樣是深秋的銀杏,在不同人、不同情境之中,或許是絕美,也或許是苦悲。
或許,每位遊客都有自己心目中最美的的銀杏,每年深秋之際的重陽節,在這通往文殊寺的山道上,或驅車,或徒步,匆匆趕來的都是虔誠的美的信徒。
雖然,年年重陽,歲歲堵車,可只要內心享受的有美,眼中自然不再只有擁擠,心中自然有著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