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把酒問月》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詠月抒懷詩。
原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翻譯
青天上的明月妳何時出現?我現在停下酒杯且探問之。
人攀於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升照臨宮闕,雲靄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
只能看見夜間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裏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擴展資料:
賞析
開頭二句用倒裝句法,以壹問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
緊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月與人的關系。寫出明月於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再接下二句“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是對月色作描繪。
於是詩人又發出三個奇問,“但見”“寧知”的呼應足傳出詩人的驚奇,他從而浮想聯翩,究及那難以稽考的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語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其間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百度百科——把酒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