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地是唐三彩,器形是個唐三彩瓷硯。
參見:
“唐三彩侍女九足辟雍硯”屬罕見之物,查詢資訊和資料無有壹件類似“侍女”的辟雍硯制。此硯臺為墓葬冥器,如果是實用器,硯面應是不上釉的素面,這樣有利於研墨。唐代楊師道在《詠硯》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地詩句,描述地是隋唐時期盛行地1種環形硯池硯。這種硯式又稱辟雍硯,硯面呈圓形且周邊環水如辟雍而得名。“辟雍”1詞,亦作“璧雍”,本為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地大學。辟雍硯出現於東漢末期,南北朝、隋唐時期較為流行,宋元以後少見,但仍有燒造。?
隋唐時期社會上研習書法風氣大盛,辟雍硯也在陶瓷硯中多見,硯面突起而不施釉,以便研墨,造型演變規律為:隋代為單層硯體,底部安置非常多密集排列地蹄形足或水滴形、珠形足,還出現1種新地帶環形底圈、多蹄足地新造型,蹄足之間胎體鏤空,增加了辟雍硯地輕巧之感。初唐時期使用陶瓷辟雍硯尺寸較大,有些帶有硯蓋,其後尺寸漸縮小,硯面日漸隆起並高出硯口。唐代辟雍瓷硯品種包括青釉、黃釉、白釉等,陶硯品種包括素陶、唐三彩、白釉綠彩等,從尺寸看有實用和陪葬明器兩類用途。
此侍女辟雍硯尺寸直徑13.6CM。高度6CM
“辟雍”詞解:
“辟雍”是古代的壹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裏面學習作為壹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小戴禮·王制篇》有雲:“天子曰辟雍,諸候曰泮宮”此即言當時的學校。辟雍者,辟借作壁字,言其為壹圓形。雍字當寫作廣字下面加壹個邕。邕字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廣是高屋之形,即指學校的建築,四面環水。此乃當時天子所轄政府之學校,如同今天的“國立大學”。
泮宮者,泮是半圓形之水。《詩·魯頌·泮水》,又稱泮宮,是為當時諸候有泮宮之證。此為諸候國中大學,即如今的地方大學。國立大學四面環水。地方大學三面環水。在形制上,表明了中央與地方的尊卑之分。此後歷代,全國各省縣,均有孔子廟。廟旁有明倫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宮遺制。清代有才入學,即稱入泮。(明倫堂,即明堂)
請註意這兩個硯臺,上面的是實用器,下面的事冥器,硯臺面上釉。
您的這件藏品,侍女足多於9個。但很明顯就是此類器物,我對此類器物也很感興趣,如果有問題可***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