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歌中寫天氣極其寒冷的詩句是三九四九冰上走。
九九歌是中國民間諺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壹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壹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數九是九天算壹個“九”,數到“九九”就是桃花遍地的時候,然後再加上壹“九”,是“耕牛遍地走”,壹***九十天。
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
壹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
冬季最寒冷的壹段時間壹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後。立冬後,表示進入了冬季,並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因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壹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壹說,“十月小陽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間出現的風和日麗、溫暖舒適“小陽春”天氣。
所以,實際上初冬(孟冬)這時期壹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與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