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清閑的詩句

描寫清閑的詩句

壹山壹水隨處眠, 石澗流泉覓清閑。

沙鷗麋鹿作伴侶, 絕跡塵宇遠憂煩。

李白之“閑”——“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獨坐敬亭山》)群鳥的高飛遠去和最後壹片白雲的悠然飄走展現了壹個極其空曠寂寥的世界,雖是寫眼前實景,但“鳥盡雲閑”卻透露出詩人強烈的孤獨寂寞之情。這時的李白對社會弊端已有相當深刻的認識,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無法融於現實,他只好向大自然尋求慰藉,尋覓知音。

王維之“閑”——“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嫻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閑”字寫出了春夜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

王建之“閑”——“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雨過山村》)農民家裏沒什麽人,院子裏的梔子花閑開著,素來愛戴花的婦女也不來管它,原來她們都忙著浴蠶去了。壹個“閑”字描繪出山村農忙時的風光。

李紳之“閑”——“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憫農》)四海之內沒有空閑之地,荒地變良田,聯系詩的前兩句“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句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沈重的心情去思考: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

趙師秀之“閑”——“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約客》)“閑敲棋子落燈花”,只寫了詩人壹個小小的動態,然而這個動態中,詩將詩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畫得細致入微。因為孤獨壹人,下不了棋,所以說“閑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敲打棋子,正體現了孤獨中的苦悶。“閑”字說明無聊,而正是在這個“閑”字背後,隱含了詩人失望焦躁的情緒。

翁卷之“閑”——“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野望》)詩人登山是為了看水,而在水裏卻看見了青山的影子。這是壹個很普通的經驗,卻將南方秋色中青山綠水的美景盡收筆底。“閑”字讓人想見詩人閑雲野鶴般的疏放風神,與景色的清空悠遠正相契合;“野水”“青山”給畫面增添了蕭散的野趣,與詩人的閑情逸興相吻合無間。“水底見青山”把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了進去,加上壹個“忽”字,便令這層意思特別醒豁突出,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楊萬裏之“閑”——“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初夏睡起》)“無情思”逼真地描繪出“睡起”時散漫的情景。“閑看兒童捉柳花”,自然風趣,筆伐輕巧,把兒童活潑的天性刻畫出來了,作者閑居無聊的心情也蕩漾紙上。

陸遊之“閑”——“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遊《遊山西村》)但願今後能不時地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壹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遊《臨安春雨初霽》)當時,國家處在多事之秋,詩人壹心渴望殺敵立功,可宋孝宗卻把他當作壹個吟風弄月的閑適詩人,他心裏感到失望。閑居無事,徒然以寫草書、玩分茶聊以自遣。這“閑”流露出對惡濁的官場生涯的厭倦和盼望早日歸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