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安國;
職掌司農。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都國蔚事典。下聯典指宋代司農都光遠事典。
作西使記;
稱豆腐官。
——李文鄭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吳縣人都穆,字玄敬,弘治年間進士,歷官工部主事、禮部郎中、加太仆少卿。壹生好學不倦,多有著述。曾奉使到秦,在那裏訪求山川形勢、故宮遺址,寫成《西使記》;搜集金石遺文舴《金薤琳瑯》;又著有《周易考異》、《史外類抄》、《寓意編》、《南濠詩略》等。下聯典指明代寧津人都勝,襲任南京羽林左衛指揮僉事。成化初年升都指揮僉事,在揚州防禦倭寇,官至都指揮使,充總兵官,掌管漕運。為官清廉恬靜,做官五十七年,所到之處又都是富庶之地,但生活簡單,每天只吃豆腐,當時人稱“豆腐官”。
古文授受;
外使存問。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都尉朝從孔安國受《古文尚書》,轉授於庸潭。下聯典指宋都隨使遼,遼人服其節操,既歸,遼使至,必問其起居。
著勛開國;
榮陟崇階。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粵郎都稽因功得嘉,為臨蔡侯事典。下聯典指北宋余幹進士都頡事典。 古書多姿授受;
外使常問其居。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都尉朝事典。下聯典指宋·都隨事典。 望出黎陽永興旺;
源自子都長留芳。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都姓的郡望和源流。上聯典指都姓的望族居黎陽郡。下聯典指都姓的始祖子都(見上題頭《壹、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切莫嘔心並剔肺;
須知妙語出天然。
——明·都穆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太仆少卿都穆《學詩》詩句聯。都穆,字玄敬,吳縣人。歷工部主事,禮部郎中,清修博學、為時所重,有《南濠詩略》等。
子醜寅麋迎旭氛;
都俞籲咈贊榮光。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都姓始祖“子都”二字的嵌字聯。
安徽桐城都姓壹族
現安徽桐城有都氏壹族幾千余人,據家譜記載,世祖來自河南黎陽。明朝年間二世祖在江南某地做官,就居住在桐城(如今的呂亭鎮溪河村都家老屋(莊)),後接來父母家人,尊父為壹世祖,其墓至今安在。
此都姓壹族自十二代後有部分家譜還在,現有二十余代,祖輩多是讀書之人,世代書香門第。其輩分排列現存為:芝廷文起,學業名成,詒述昌謨,鹹集章明,光賢裕兆,永振芳聲。“述”字為二十世祖。
韓國朝鮮族都氏
朝鮮半島與中華大地源遠流長,韓國有兩百五十多個姓氏,其中半數以上的姓氏是來自中國的歸化姓氏。據壹九八五年的人口調查(現有資料找不到更新的數據),韓國都姓(?都)在韓國姓氏中排名66位,人口46528人。北京的都英禹收集到韓國《星州都氏大同譜》,為我們了解華夏都氏歷史淵源提供了新的資料。
這份韓國《星州都氏大同譜》形成於壬申年(1752年)。通過譜序跋文,我們了解到:韓國這支都氏追溯的先祖為臨蔡侯都稽。都稽為漢武帝時期的人物,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為抓獲南越相呂嘉被封為臨蔡侯。都稽的子孫都祖,漢成帝鴻嘉年間(前20年——前17年)從長安來到高句麗(朝鮮三國時代的壹個民族政權)輔佐高句麗君主。都祖是韓國都氏第壹人。都祖的子孫都彌於漢桓帝延憙年間(158年~167年)來到百濟(韓國西部)做官。之後,有都祖的子孫都陳被封為星山府院君,都順官至典理尙書。這份譜序跋文還提到了韓國都氏的幾位知名人物:都元興著名詩人,都興持、都希慶功勛卓越,都夏以文章能詩名聞中華,都元結、都元亮為朝廷命官等等。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韓國都氏源出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