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達被朝廷準許退休,他便搜羅銅器和石刻,包括銅鐘銅鼎祭祀禮器,還壹壹加以考訂,自己誇耀老眼看得很準。
壹天,有個拿了壹件斷了足的銅鐺的人上門銷售。文叠再三審察細看。
這件銅鐺容量壹升左右,清洗以後.綠色如西瓜瓜皮。文達非常高興,認為這肯定是秦漢時期的器物。
出了高價買了下來。有次請客,他用這件銅鐺盛了鴨肉.代替陶鍋。
在座的客人壹邊撫摩,壹邊贊賞,文達十分得意。突然銅鐺發出很響的破裂聲音,整個器物頓時土崩瓦解。
滾燙的湯水滿桌流開。文達很惱火,暗地裏把售假的人拘留起來,鎖閉在房間裏,要求他每年制造壹定數量的假鼎,並付給他豐厚的工錢。
從此,文達送人的古器物。沒有壹件是真品了。
2.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譯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
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譯文
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白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裏。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於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閑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
陶侃聰慧靈敏,對人謙遜有禮,做事勤奮。.整日盤腿端坐,檢查管理沒有遺漏,沒有稍稍的閑適。他常對他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如此珍惜的時間,對於我們眾人,來說就更應當珍惜時間,怎麽可以只想著安逸、遊玩、醉生夢死的生活呢?活著的時候不能對國家有好處,死了以後後人聽不到妳的美名,這是自暴自棄。”
3. 語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譯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年輕時與哥哥尹源都以儒學出名。考取進士,調任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度推官、光澤知縣。考試書判成績優秀,改任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伊陽知縣,有能幹的名聲。因為大臣的推薦,被召回朝考核,任館閣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範仲淹被貶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讀詔諭,警誡各級官吏不要結黨營幫。尹洙上奏說“:範仲淹素來赤膽忠心光明磊落,臣與他是師生兼朋友的關系,也就是範仲淹的黨羽。如今範仲淹因為結黨營幫被治罪,臣也不能茍且免罪。”宰相發怒,革了他館閣校勘的職,再去任掌書記、唐州酒稅監。
西北地區長期平安無事,尹洙做了《敘燕》、《息戍》兩篇文章,認為戰備不可松弛。
尹洙又寫了《述享》、《審斷》、《原刑》、《敦學》、《矯察》、《考績》、《廣諫》,與上兩篇合成《雜議》***計九篇奏上給朝廷。
尹洙為人內剛外和,博學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經過五代,文風柔弱。到宋初,柳開開始做古文,尹洙與穆修再發展這壹文風。他的文章簡練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從趙元昊叛亂,尹洙無時不在軍隊中,所以對於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學說,闡述作戰防守的勝敗,全面論述了當時邊疆戰爭的利與害。他又想訓練當地民兵代替守軍,以減少邊疆軍費,作為抵禦外敵的長期政策,但都來不及實施,趙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調離並且被治罪了。降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認為是劉的奏文害了他。調任均州酒稅監官,感染疾病,沿著送公文的路到南陽訪求醫生,後去世,年僅四十七歲。宰相韓琦為尹洙講話,於是朝廷追認恢復他的舊官,並將他的兒子尹構錄用做官。
希望會對妳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采納!
4.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譯王元之,濟州人,小時候七八歲就已經會寫文章了,直到畢文簡為州裏當差,才聽說他這個人。
詢問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為生,因此讓他以《磨詩》為名做詩。元之不假思索就說:“只要心裏正直,不要為眼下未被人知曉而發愁。
如果有人輕輕借了妳壹點力,就是妳轉身的時候。”文簡感到十分驚奇,就把他留在了學堂裏聽講學,壹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詩句(對聯):“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座賓客沒有能夠對上來的,文簡就把詩寫在了屏風上,元之在下面寫下下聯:“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看到後感嘆說,真是能治國安邦的才子啊!於是就賜予王元之衣帽,稱他為小朋友(忘年之交)。
5. 王元澤巧辯文言文翻譯《王元澤分辨獐與鹿》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權智》,以下是原文:
王元澤數歲時,客有以壹獐壹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大意為:王雱(字元澤)幾歲的時候,有壹次,客人帶來了壹個裝有獐和鹿的籠子,問王雱說:“哪壹個是獐,哪壹個是鹿啊?”王雱實際上是不認識的,過了壹會才回答到:“獐的旁邊是鹿,鹿的旁邊是獐。”客人感到十分的驚奇。
註:王雱,字元澤,是王安石的兒子。這是《夢溪筆談》裏面記載的原文,突顯王元澤思維敏捷,才識精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