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手法:借景抒情。詩人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壹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裏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壹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托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壹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於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此詩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原文如下: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譯文如下:
今夜裏鄜州上空那輪圓月,只有妳在閨房中獨自遙看。
遠在他鄉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妳為何思念長安。
染香的霧氣打濕妳的鬢發,明月的清光使妳玉臂生寒。
何時能並肩坐在薄帷帳下,月光照妳我盡把淚痕擦幹。
擴展資料: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陜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只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
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壹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
“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對月抒愁的希望寄托於不知“何時”的未來。采用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妙在從對方那裏生發出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尤被後人當作法度。全詞詞旨婉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感情真摯,沒有被律詩束縛的痕跡。
百度百科——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