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張元《浣溪沙》。可意,可愛。三春,指暮春。暮春時節,花謝春殘,最讓人傷感。然而,就在這“落花流水春去也”的背景下,友人也要歸去了。那麽,這可意的湖山豈不看了更讓人觸景生情,讓人悲傷斷腸?此寫別離友人的痛苦之情。
2.客愁舊歲連新歲,歸路長亭間短亭。
出自宋·範成大《東郊故事》。此寫久在異鄉、故鄉難歸的痛苦之情。前句言在外時間之久,後句言離家距離之遠。
3.落日動離魂,江花泣微雨。
出自宋·寇準《南浦》。江花,指江邊之花。此以擬人修辭手法,將江花人格化,使其帶有人的生命情態,從而借物寫人,既生動地再現了江花帶雨的形象,又將詩人望落日而觸動離愁、觀江花而生發悲情的心境作了真切地展露。
4.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出自唐·王之渙《宴詞》。棹,劃船的工具,類似於槳,此代指船。此以擬人修辭手法,將抽象的“離愁”具象化(言離愁太重,船吃水太深而顯溪淺),以此突出強調離愁的強烈程度。暮蟬不可聽,落葉不堪聞。
5.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緓緓不得辭。
出自漢·無名氏詩(舊題《李少卿與蘇武詩》三首其三)。河梁,河上之橋。何之,到哪裏。蹊,小路。緓緓,悲傷、惆悵的樣子。不得,不能。辭,告辭、告別。送朋友至河梁,還未分手,就想象著朋友晚上會到哪裏。真到分手之時,卻又徘徊在小路旁,惆悵悲傷,不忍告辭。這是何等深厚的朋友之情,這是何等難舍的送別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