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經過壹百多年的英勇鬥爭,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壹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壹個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壹的大國,突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鬥爭。
毛澤東和柳亞子的合唱是和平與繁榮時代的歷史見證。劉詞謳歌民族團結和人民領袖。《毛詞》講的是今昔銘記。毛澤東的優雅,毛和劉之間輕松、自然和隨意的關系,劉對領導人真誠的喜悅和由衷的愛,以及毛的和平和愉快都令人感動。
對毛澤東來說,用白天和黑夜來比較新舊社會是非常有趣的。按照中國民間的說法,鬼在夜間活動,屬於鬼,人在白天活動,屬於人,而人和鬼的界限是“雞叫”。只要公雞壹唱,鬼就會立刻逃走,否則就會原形畢露。鴉片戰爭以來的壹百年,中國壹直處於壹個鬼的世界,妖魔亂舞,國家四分五裂,人民不團圓。“雞鳴使天下白”之後,便是人與人的天下,於是邊區包括“於闐”在內的“萬方”便“玩”了起來。雖然人們經常用白天和黑夜來比較新舊社會,但很少有人像毛澤東壹樣與中國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
在這裏,“壹聲雞鳴,天下為白”這句話起到了“傳承文明,開創未來”的作用。這句話也是受李賀的詩啟發。李賀的原詩是,“迷了就招不到公雞。”以前小孩子被嚇成病了,大人以為“嚇出魂來了”,晚上就去野外“招魂”(召喚靈魂)。李賀的意思是,因為“雞叫”了,鬼要逃了,所以我失去的靈魂叫不回來了,很慘。毛澤東反其道而行之,把《雞鳴》變成了從黑暗到光明的黎明,從舊社會到新中國的宣告,又是壹個把“鬼斧”變成“神功”的例子。
哀而不傷,樂而不狂,“豪放”與“婉約”的結合是詞的壹大藝術特色。隨著世界的變化,毛澤東的詩歌風格也在變化。對比壹年前的“慷慨大方”和現在的“唱壹只公雞,讓世界變白”,雖然說的是同壹件事,但變化耐人尋味。這首《浣溪沙》壹改以往“豪放”的風格,反而多了幾分“婉約”的味道。雖然上半部寫的是舊社會的黑暗、動蕩和分裂,下半部歌頌的是新社會的光明、和平和團結,基調平和,甚至連“怪物”似乎也不那麽猙獰了,但“跳舞”用壹位日本評論家的話說,“和柳亞子壹起唱歌,已經表現出作者與周圍歡樂氣氛融為壹體的姿態”,“古典暴民舞之後,帶來了公雞和歡快的音樂宣告黎明,用盛大的晚會抹去了過去的記憶。”
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社會主義中國順利發展的時期,也是毛澤東心情輕松、詩歌奔放、詩歌優美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