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的似乎特別早,上兩周到北京的時候,已然有春風拂面的感覺,這兩天朋友圈裏未名湖畔鮮花盛開,柳樹發新芽,北國春天已來臨,想起那些年在百講聽的《春之聲》,以及老顧說起的查爾斯河畔拉《北國之春》的老先生,此夜曲中聞折柳,故有此文。以下是我帶來描寫江南春雨的古詩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妳有幫助。
菩薩蠻 ?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曾經被馮唐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裏不如妳”驚艷過,那大概是因為那時還不曾讀到韋莊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真是愛極了韋莊的閑散和淡然,用詞通俗,完全是白描的寫法,仿佛擡頭就能看到杏花春雨江南,微風中的壹池春水,以及細雨濛濛中,酒廬邊上的美人,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也因此壹直覺得應該春天去杭州壹趟,看看茶山上采龍井的姑娘,沏壹壺明前的新茶,再懷緬壹下那個痩瘦削削的吵著要拿杭州戶口,然而最近在異國他鄉發高燒的少年,詩酒趁年華。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前最愛的是“壹蓑煙雨任平生”,磊落瀟灑中又不失豪情,多少有些天風浪浪,海山蒼蒼,荒荒油雲,寥寥長風;後來喜歡“也無風雨也無晴”,不是我豁達,也不是我淡然,只是我不在乎,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現在喜歡整首詞,尤其喜歡他描寫雨滴打在竹葉上的聲音,喜歡道路泥濘中拄著拄杖慢慢往前走的情景,喜歡夕陽西落,微風微冷,山頭孑立的身影,這些小細節總讓我想起那些徒步穿梭在森林,沙漠,草原,海岸的時光,後來很多人問我,壹個人夜晚踟躕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寫的不算上乘,同寫春夜雨,杜工部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精情景境溶在壹起,就我自己而言,覺得高出不少。當時覺得眼前壹亮的原因在於這是陸遊寫的,陸放翁壹直是我小時候的偶像,位卑未敢忘憂國,就算要離世了,還跟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直是現實中的郭靖啊,要繼承武穆遺誌。
但他的詩,越長大越覺得略顯用力過猛,翻來覆去那幾個主題和意向,但又不像杜子美那般接地氣,敢於把瘡疤揭開了讓妳看,敢於寫醜,所以當看到這般小清新的詩作者是陸遊的時候,還是很驚訝的`,中間兩聯壹副恬淡閑適的心情,有壹種苦大仇深的大叔突然見開始寬袍緩帶,紅袖添香的反差萌,當然,後來細細了解,原來是他在表達自己不受重用,閑的無聊......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李白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 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花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 皆為惠連; 吾人詠歌, 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 高談轉清。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詠, 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 罰依金谷酒數。
最近跟小夥伴談到最多的壹個詞是“焦慮”,三十不立的焦慮,對於自己再怎麽掙紮可能這壹生也就這樣了的焦慮,還有對未來迷茫的焦慮,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就是天地光陰都太長又太短,生命在其中才如此的脆弱又綿長,脆弱到可能恍恍惚惚這壹生就過了,又綿長到很多事情不得不考慮,不得不想,想到想不明白的問題就不想了,這壹生也才過了壹半。
生者百歲,相去幾何。歡樂苦短,憂愁實多。何如尊酒,日往煙蘿。那些宴飲,那些觥籌交錯,鮮衣怒馬的時光,終將隨著時間而漸漸消逝,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壹條沒有盡頭的路,壹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最後還是李太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太白就是好,寫什麽都好。
臨江鄉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壹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我的確是愛極了杏花這個意象,春天開的茂盛燦爛,又不像桃花般灼灼耀眼,太過熱烈。 ? 而所有寫杏花的詩詞裏,最愛此篇,大概不是所謂的以動襯靜,以樂景寫哀情,而只是單純的覺得,壹個人在夜裏吹笛到天明,那應該是有很多故事,又無人可講吧。笛聲中有杏花紛紛落下,未妨惆悵是清狂。
論語 先進篇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用曾子的這句話來作結吧,高中時候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真心不明白為什麽孔子會說:“吾與點也”。如此出世的理想,著實與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相去甚遠,他雖然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但壹直以為那不過是不得已為之,又怎麽會是聖人真心的想法呢。
直到後來某個春節,春風和暖,天気晴好,就在湖邊泡泡溫泉,曬曬太陽,遠方傳來若有若無的歌聲,水邊的蘆葦有壹搭沒壹搭的泡在水裏,人群三三兩兩散落在各個池邊,我才明白,曾子的願望是多麽美好,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禮樂興盛,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的縮影,想起那個戰亂硝煙時代中顛簸奔波的身影,突然就明白聖人那喟然壹嘆,究竟嘆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