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少府歸壽春》唐韓翃
人言壽春遠,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諸生高翅帽。
淮風生竹簟,楚雨移茶竈。
若在八公山,題詩壹相報。
《依韻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觀畫聽琴之會》宋? 梅堯臣
彈琴閱古畫,煮茗仍有期。
壹夕風雨來,且喜農畝滋。
中河不阻澀,舟楫亦所宜。
況聞新疾愈,當與嗜好睽。
何須顧小約,豈不是他時。
淡泊全精神,老氏吾將師。
幸因答來章,敢不以此咨。
此咨有深理,願君勸且思。
《雨後過雲公問茶事》明 居節
雨洗千山出,氤氳綠滿空。
開門飛燕子,吹面落花風。
野色行人外,經聲流水中。
因來問茶事,不覺過雲東。
《再遊龍井作》 清 乾隆
清蹕重聽龍井泉,明將歸轡啟華旃。
問山得路宜晴後,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爾,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誠佳矣予無夢,天姥那希李謫仙。
《觀化十五首》宋 黃庭堅
庭紅羅步障三十裏,憶得南溪躑躅花。
馬上春風吹夢去,依稀人摘雨前茶。
茶的歷史: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槚,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茶的古稱還有荼、詫、茗等。
由於中國各地方言對“茶”的發音不盡相同,中國向世界各國傳播茶文化時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兩種。比較早從中國傳入茶的國家語言依照漢語比較普遍的發音叫“cha”,或類似的發音,如阿拉伯、土耳其、印度、俄羅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國,以及比較早和阿拉伯接觸的希臘和葡萄牙。俄語和印度語更叫“茶葉”(чай、chai)。
而後來由於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後占據臺灣,從閩南語中知道茶叫“te”,或類似的發音,所以後來了解茶的西歐國家將茶稱為“te”(後演變為tea),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間完全可以用自己語言交談沒有問題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