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柿子的古詩

有關柿子的古詩

有關柿子的古詩如下:

1、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

2、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

3、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

4、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

5、今年柿子並遭霜,為語石榴須早摘。

6、當夏陰涵綠,臨秋色紅。

7、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8、柿紅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9、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10、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鮮。

12、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13、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14、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

15、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

16、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17、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

18、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

19、今年柿子並遭霜,為語石榴須早摘。

拓展知識:

故事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壹字至十字以上,壹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壹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

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

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壹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