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主旨是:
生活中壹個失意的人,認為自己長時間處於壹種不舒服的狀態,就會想換壹種相反的狀態。但他無法深究這個道理,就去咨詢了占蔔師。
占蔔師告訴他壹個道理,大意是:第壹,人要相信自己;其次,世間萬物,尤其是那些看似完全兩極的事物,其實都是壹回事,它們只是相互變化或成就的結果。
如果妳明白了這壹點,生活中有什麽需要刻意或者匆忙去改變的呢?壹切都是壹樣的東西,遲早會互相轉化。
這些思想和老子提倡的智慧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子》曰:“無論是否相生,難易相補,長短同相,高低相競,音聲相和,齊頭並進。”
看似對立的兩端,其實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相互變化的,是彼此的基礎和前身。
在司馬懿的《蔔筮論》中,提問者,也就是困惑的人,對人生有了基本的認識。他認為,長時間停留在痛苦狀態的人,會想要改變。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他產生了積極的改變欲望和心態,想知道更多可以理解的道理,從而指導自己的人生。
首先,這種態度很可貴,很可愛,很可取。
無論什麽朝代,什麽世代,什麽年份,人都會遇到痛苦和磨難。帶著探索痛苦和生命的心,我們不會被痛苦打敗,而是會在迷茫或掙紮中逐漸清晰,逐漸迎回生命的力量,找到未來的路和方向。生命可以在這種希望中生存、發展、完善,並得到充實、完整和深刻。
大多數人在痛苦的時候都想改變。但是腦子裏的想法太多,亂七八糟,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想不通,向壹些有智慧的人請教,或者看壹些書想明白,這是壹種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
占蔔師,首先高度認可了占蔔師“過了就萬事皆變”的理解。我覺得對方已經很明白人生的道理了,但是沒必要再問了。但他還是很認真,給占蔔師講了壹些道理,也更加認清了對方。
占蔔師用蓍草和玳瑁來預言人的命運,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抱著“人,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絕對主宰、認識和主宰”的想法。
或許占蔔只是他的謀生之道。同時,有些人需要通過占蔔獲得心理力量。所以他借此機會做了壹些巧方便的工作來拯救眾生。
占蔔師壹開始就明確指出,人不需要依賴鬼神的啟示,因為鬼神因人而有效。人也不需要依靠蓍草和龜甲的靈感,因為人比物更有靈性。人,為什麽相信鬼和物,卻不相信自己?其實人占蔔不需要問鬼或問物,只要問自己的心,就能知道壹切智慧和答案。
我特別欣賞作者的壹點是,他在600多年前就有這種超越鬼神力量的想法。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其實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還是認為鬼神,或者某些未知的力量,還是高於人類力量的。很多人寧願向神求鬼,或者跑到壹些有神通的人那裏,或者跑到壹些宗教場所去求神占蔔祈福,也不願回到自己的內心去尋找力量和答案。在這壹點上,這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和啟示。
作者相信自己,傾聽自己,從占蔔師口中引用了許多自然和現象的例子,生動地展示了“萬物只是兩極之間的變化”這壹真理,它使人壹目了然,從而獲得了簡單而深刻的啟示。
占蔔師說:
妳現在看到的是斷墻斷瓦,曾經是曾經的歌廳、舞館;枯木枯枝,曾經是遮蔭樹;風露中蠶蟬的鳴叫,是前鳳笙龍笛的律動;墳墓裏的鬼磷火,夜晚螢火蟲的光,是過去的金碧輝煌的燈火,美麗的燭光;春秋兩季最常見的野菜,是過去駱駝做的美味;野外的紅楓,水邊的白草,是成都的錦緞,山東的絲綢。
這些事情人們每天都知道。他們現在處於壹種狀態,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東西在悄悄的,不自覺的改變著自己的樣子,變成了另壹種樣子和狀態。這是自然界萬物和宇宙生命的真理。
所以占蔔師說:今日有過去沒有的,不過分;過去有的東西今天還不夠。因為萬物就是這樣相互變化的。所以,花開必有花落,萬物有榮必有衰。高湍流下必有深潭;在高高的山峰下壹定有壹個深谷。壹切都是那麽的融合。
占蔔師講的道理真的很深很淺!它明確指出了壹個智慧,那就是我們並不懼怕我們今天處於什麽樣的境地,也不絕望。因為,壹切都會向相反的狀態變化,並且不斷變化,甚至是無限的。
所以,沒有必要為今天所擁有的東西而欣喜若狂,沒有必要長久地執著於它,也沒有必要擔心失去它,因為明天,這些東西可能會自然而然地改變,失去。
不要為今天沒有的或者失去的而難過,因為也許明天就在那裏。自然界的壹切,生命,都是壹樣的。有什麽好擔心的,歡迎的,迫切的,難過的,希望的?
懂得生活的智慧,順應這種智慧,平靜地生活,就足夠了。
文中有壹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占蔔師明明知道壹切事物和狀態都在相互變化,為什麽還是心存疑慮,不知道該怎麽做?
這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很多道理我都懂,可為什麽我過不好這種生活?
世界上知道和做的距離真的是最遠的。或者我們可以說,如果我們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得不夠多。所以很難做到知行合壹。
壹方面要深化知識的內涵,真理和智慧越清晰越好。另壹方面,在生活中要敢於嘗試和突破。改變壹定會打破舒適區,讓人覺得不安全,不確定,不舒服。但是經歷了這個階段,妳很快就會進入壹個新的舒適區,嘗到改變的好處和樂趣。對於生活,我們需要更加開放和勇敢。
《司馬姬主評蔔筮》這篇文章篇幅雖短,但立意樸實深刻,是壹篇非常精美的傳統文化文章。那是壹種打開天窗,豁然開朗,點亮心燈,豁然開朗的感覺。讀書使人久久品味,滋養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