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古代孩提為兩至三歲。)
1.《贈歌舞女童》
年代: 明 作者: 袁凱
漳河女子薦良童,名在先朝樂部中。
記得教坊新隊子,江南江北舞春風。
2.《踏莎行·昔日孩提》
年代: 當代 作者: 啟功
昔日孩提,如今老大。
年年攝影墻邊掛。
看來究竟我為誰,千差萬別堪驚詫。
猶自多般,像唯壹霎。
故吾從此全拋下。
開門撒手逐風飛,由人頂禮由人罵。
3.《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十絕》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百年如電復如風,昨日孩提今日翁。
乍可生前稱醉漢,也勝死後謚愚公。
4.《牧童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蒲壽宬
老翁分社酒,匕箸小孩提。
黃犢今堪駕,明年學把犂。
5.《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從簡》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我昔孩提從我兄,我今衰白爾初成。
分明寄取原頭路,百世長須此路行。
古代年齡稱謂
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誌學: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弱冠: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
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參考資料
新浪:/s/blog_7d06282501017t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