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道教中“道”如何釋解?

道教中“道”如何釋解?

道教,作為漢民族獨有的宗教,其思想、文化內涵極為豐厚,對中國文化乃至思想發生了深刻地影響。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是“道”。大凡出家,皈依道教的道人都非常註意“修道” ,企望道行高深,得到“道”的真諦。究***根源,道教中的“道”是指什麽呢?

根據道教經書考證、歸納,道教中的“道”涵義是指“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筒而言之,“道”是宇宙、陰陽、萬物的根本,是萬事萬物變化之維系。顯而易見,“道”是壹種靈而有性的神異之物,是神靈。

上面所說的,只是作為概念的“道”的內涵,然而,作為道教的教義來說,“道”所包括的內容是十分龐雜的,主要內容包括十個方面。道經指出:“要知大道,當究壹氣,二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官、十翼,須言言而省悟”。

壹氣:道教內修(即煉性)之術,首重“愛氣、尊神、重精”。《雲笈七簽》卷五十六《元氣論》中說:“人與物類,皆稟壹元之氣而得生成。生成長養,最酋最貴者莫過人之氣也”。《太平經》說:“神精有氣,如魚有水,氣絕神精散,水絕魚亡”。故保生必須養氣。這是道人打坐修煉氣功的理論依據。

二儀:指天、地。《易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不言天地面言兩儀者,指***物體,下與四象相對,故日兩儀,謂兩體睿儀也”。道教認為,宇宙原來是渾沌壹片,在神靈的作用下,渾沌初開天便分為天、地(陰飛陽)兩儀,而後,由天地配合變化,滋潤衍生為萬事萬物。

三才:指天、地、人。《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日陰日陽;立地之道,日柔日剛;立人之道,日仁日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通而成卦”。大意是構成天地、人的都是兩種相互對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壹系列符號,以陽爻、陰爻相配合而成,三個爻組成壹個卦。“兼三才而兩之”成卦,即這個意思。

四象:《周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為金、木、水、火四象。道教中稱壹年四時為四象,即坎水、離火飛震木、兌金四象,分主春夏秋冬四時。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道教企圖用這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壹。後經進壹步發展,又出現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相生,即相互促進,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意味著相互排斥,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五行學話及相生相克原理,被廣泛動用道教的占蔔和煉丹術中。

六合:道教中占蔔、符 、祈禳、禁咒等法事活動及煉丹時所信奉的迷信星厝。就是宣揚辦事情要懂得和選擇的良辰吉日,需月份與日辰相吻合,即:子與醜合,寅與亥合,卯與戊合,辰與酉合,已與申合,午與未合。

七政:指北鬥七星:半、牛、玉、虛、危、室、壁、道人踏罡布鬥必須通曉的星座。

八卦:《周易》關於世界上萬事萬物變化的種符號;卦由陰(—)、陽(二)兩種線組成:乾天(三),震雷(二),兌澤(三),離火(三),巽風(三),坎水(三),艮山(三),坤地(三三)。八卦各代表若幹事物。反卦又以兩卦相疊演為六十四卦,以象征自然界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道人從事占蔔、祈禳等法事活動必須懂八卦推演的方法及涵義)以蔔未來,測吉兇。

九官:道經《黃庭內景經》認為,人的腦子分為九部分組成(四方四隅加中央),皆為神靈居住之所,稱為九官:兩眉間上,卻入…寸為明室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官,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官,卻入五十為玉帝宮,明堂上壹寸為天庭宮,洞房上壹寸為極真官,流上壹寸為太皇宮,丹田上壹寸為玄丹宮。

十翼:道教把《易》的《上篆》、《下篆》,《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稱為十翼,為修身煉性必讀之書。由此,我們可看出,道人欲“得大道” ,也就是說,想理解“道”的真諦,真正成為得道之人,不得要註重修安煉性養氣,而且還應該具有廣博高深的道教經典知識,懂得天文飛地理、氣侯變化規律,掌握煉丹飛占卦、氣功等知識和技能。只有達到這種境界了,才算是“道行高深”的出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