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現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詩句

表現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詩句

1. 關於民族氣節的詩句

關於民族氣節的詩句 1. 有關民族氣節的詩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遊<&lt;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遊<&lt;示兒>>

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lt;後庭花>&gt; 唐?杜牧<&lt;泊秦淮>>

4、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lt;出塞>>

5、壹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lt;對酒>>

6、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7、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lt;揚子江>>

8、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lt;出塞>>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範仲淹<&lt;嶽陽樓記>>

1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11,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1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2. 描寫民族氣節的古詩有哪些

從 軍 行 (選壹) ★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壹)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壹)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壹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壹)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壹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示 兒 ★ 宋·陸 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州 橋 宋·範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 (選壹) 宋·楊萬裏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幹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題 臨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軍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壹時非。饑死真吾誌,夢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元·倪 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望 闕 臺 明·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馬 上 作 ★ 明·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榆 河 曉 發 明·謝 榛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

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渡 易 水 明·陳子龍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海 上 (選壹)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裏自登臨。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湧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壹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裏,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漫 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壹簫壹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己 亥 雜 詩 (選壹) ★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材。

3. 描寫民族氣節的古詩有哪些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遊>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遊> 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 6、壹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8、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範仲淹>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裏選的是第壹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戍邊將士為國禦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後四句刻畫人物,表現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

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正是為後四句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主題。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境的艱苦,以“隨金鼓”和“抱玉鞍”來硐終絞棵欠苡律鋇屑案叨染?櫪純艿那榫啊=崳擦驕洹霸附陸#?蔽?堵ダ肌保舜?娼?棵侵筆閾匾埽且粼巷?希坪雷常?澩鍃聳乃老呋跡?⒐Φ腦竿?刖魴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註:劍外,指劍門關以南,也稱劍南,這裏代指古代蜀地。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壹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於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沈郁、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壹掃往昔沈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後,喜極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壹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兩句以轉作承,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詩的後兩聯,繼續就喜意升華,由前面的國喜、家喜,轉入寫喜歸,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放聲高歌,準備趁著大好春光早日返鄉的心情。 這是壹首有名的“快詩”,開篇伊始,即運筆如飛,四聯八句,壹氣呵成,情感熾烈。

它之所以 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主要在於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南 園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註釋:吳鉤,壹種形似劍而彎的刀。

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稱。這裏泛指武器。

淩煙閣,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壹事業建功立業的的願望。

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氣魄豪邁,既是泛問,也是自問,在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抒發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愛國情。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後,氣勢磅礴,喊出揮刀殺敵、馳騁戰場、收復失地的心聲,字裏行間表現了壹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壹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詩壹氣呵成,節奏明快,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詩的後兩句則是呼籲有誌男兒“帶吳鉤”效命沙場,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淩煙閣上那些功臣壹樣,為國建功立業。

(當然,聯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全詩運用設問、借代等修辭手法,語言通俗易懂,壯誌豪情與愛國熱情溢於字裏行間。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註: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裏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並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對復國大業充滿勝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誌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4. 有哪些表示民族氣節的古詩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歌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壹壹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磋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餡,求之不可得。

陰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壹皂,雞棲鳳凰食。

壹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5. 描寫“民族氣節”的古詩有哪些

描寫“民族氣節”的古詩如下:

1、宋代陳與義的《牡丹》

壹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2、宋代陸遊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宋代範成大的《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宋代文天祥的《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壹時非。

饑死真吾誌,夢中行采薇。

6、元代倪瓚的《題鄭所南蘭》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7、明代戚繼光的《望闕臺》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8、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9、明代謝榛的《榆河曉發》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

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

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

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10、明代陳子龍《渡易水》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6. 有關民族氣節的詩句有哪些

1. 世間無限丹青手,壹片傷心畫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2.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3.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____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4.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5.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____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6.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遊《金錯刀行》

7.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____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9.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11.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____屈原《國殤》

12.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____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13.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____陸遊《病起書懷》

14.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____杜甫《春望》

15. 功名萬裏外,心事壹杯中。____高適《送李侍禦赴安西》

1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離騷》

17.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____陸遊《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

18.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揚子江》

19.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____陸遊《示兒》

20. 範增壹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____嚴遂成《烏江項王廟》

21.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2.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____王昌齡《出塞二首》

7. 關於民族氣節的詩 5個名字

《揚子江》

——宋·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註釋:

這首詩作於南宋亡後,謝枋得隱居在武夷山中,但國破家亡的哀痛始終不能忘嘆,眼見祖國河山淪入敵手,反抗的呼聲早已沈寂,詩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間是那樣的淒清寂寞,孤苦無依。可是他還是用嚴寒、抗冰雪的梅花來激勵自己,表示永遠要堅持民族氣節,決不向敵人屈膝。

《酹江月/念奴嬌·和友〈驛中言別&gt;》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堪笑壹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壹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評析

南宋帝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繼續與元軍作戰,後兵敗被俘,在押送燕京時,途經金陵,作者在驛中寫此詞酬答鄧剡。詞中描寫了作者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慨。他不但自己寧死不屈,而且深信未來將有更多的豪傑之士起來繼續進行鬥爭。這首詞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高尚的民族氣節,凜然可見。

起首四句寫囚徒生活。"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其中包括作者自己,他幻想有朝壹日仍能乘雲布雨。"風雨"、"寒蛩",進壹步烘托囚徒生活的淒苦。"橫槊賦詩"三句,從文治武功方面寫自己抱負的不凡,把整頓乾坤,定亂扶衰,恢復家室的重擔加在自己身上。然而,如今被俘,崇高的理想竟變成"空中"飛"雪"。歇拍"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豪傑"二句,把希望寄托於未來,堅信愛國事業,後繼有人。悲苦之中透出壹線光明。

下片,換頭之句承上,作者意識到自己的前途是深秋的壹片落葉,對祖國的前途已無能為力了。"重來淮水",又怎能不感慨萬端?所以"鏡裏"二句說明,盡管自己在囚徒生活中使"朱顏""變盡",但那顆報國的赤心,是永遠不會被埋沒的。"丹心難滅"與作者《過零丁洋》詩中"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同樣光照千古的名句。"去去龍沙"三句,不僅表示對故國的懷念,而且還在向友人表示,當他再度聽到杜鵑帶血的啼聲之時,那就是作者的魂魄變成杜鵑回到南方。這種思想感情在同壹時期寫的《金陵驛》壹詩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這首詞在生與死的矛盾沖突中,逐次深入地展示出壹個愛國者的崇高心靈,使千百年之後的讀者在詞中獲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熏陶。

8. 有關行中華民族氣節的詩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遊>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遊>

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gt; 唐?杜牧>

4、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

5、壹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6、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7、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8、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範仲淹>

1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11,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1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