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東坡的“歸隱”

蘇東坡的“歸隱”

? 壹提起蘇東坡,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是宋朝的壹位大詩人、詞人,同時也是壹位儒家學者。他20多歲就中了科舉,不停的在好幾個地方做官。後來,因為有人向皇帝進蘇軾的讒言,蘇軾就被關進了監獄,整整關了103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事情過後,蘇軾被貶到了黃州,開始了另外壹種生活。

? 他在黃州待了壹段時間後,留下了壹首著名的詞:

? 意思大概是這樣:在壹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蘇軾在長江邊上喝醉了並睡著了。酒醒之後已經是三更半夜了,才想起來要回家。但家裏的仆人和書童都睡著了,打著響亮的鼾聲。既然開不了門,那就去外面走壹走吧。長厭恨自己顛沛流離,這身子已經不是我的了。自己做的事情都沒有意義,不是為了這就是為人那而奔波。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平坦的環境,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湖寄托余生,歸隱。

? 其實蘇軾在那天晚上不回家,不僅是在尋找大自然的生機,也是在尋找內心的聲音,他的靈魂深處的聲音。蘇軾當時已經40多歲了,他也有他的政治理想,但是壹直沒有能夠被采納與重用。蘇軾是中過科舉的人,也當過官,但是後來卻被貶謫。人生這樣的大起大落,蘇軾肯定遭受了沈痛的打擊。所以蘇軾對自己的理想、信心有些搖擺,他不想再這樣過下去,感覺沒什麽意義,出現的問題也很大。所以她想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快樂,以另壹種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以至於有了歸隱的想法。

? 但是我們都知道,蘇軾後來並沒有歸隱,這又怎麽解釋呢?

? 孔子在春秋時期創造了儒家,儒家雖然非常好,但是沒有人能夠理解,所有的人都在嘲諷他、詆毀他。他曾經說過壹句話:

? (第壹句是孔子說的,第二句是李白說的,第三句是杜甫說的,第四句是陶淵明說的)

? 這四句話有壹個***同的主題,都是朝著“歸隱”這個方向而說的。不過他們其中也有壹些差別,前三句(孔子、李白、杜甫的)講的是自己本來還是有壹個非常好的理想的,但是做不到,就有歸隱的想法,但是他們最後卻都沒有歸隱。最後壹句(陶淵明說的)根本沒有什麽自己的“誌向”,本來就是朝著歸隱這個方向而走的,根本不會去想要達成壹個目標什麽的。

? 陶淵明的確歸隱了,但前三者並沒有做到像詩中所說的那樣。其實陶淵明就是典型的道家,而前三者是儒者。那麽既然沒有歸隱,為何還要這樣說呢?儒家到底要舍什麽、取什麽呢?

? 壹個真正的儒者是可以舍棄掉壹切的功名、利益,永遠不會舍棄而必須取的就是內在的仁心,有了仁心,就得外推,但是肯定會遇到重重的磨難、打擊。就是因為仁心,儒者無法歸隱山林,他們說的話只是壹時的想法,肯定不能真正的做到(那樣的話就不是儒家了)。道家之所以可以歸隱山林,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人心外推,也不需要做出那麽大的事情來,時時刻刻要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不要胡思亂想,遠離外界,無為而生。而儒家身上背負著使命,有著壹定要達成的理想,所以他們壹定要堅守本質的活在“亂世”當中。

? 儒家也有孤獨的時候,也會有歸隱的想法,但是因為使命與仁心,他們無法歸隱,壹直在這個塵世當中生活,朝著目標馬不停蹄地向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