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晚春古詩改寫作文300字

晚春古詩改寫作文300字

1. 把韓愈的晚春改寫成二百字的作文

這裏,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壹層意思。但這裏值得壹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壹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壹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常景,但進壹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雕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壹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壹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壹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壹爐。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壹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妳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壹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2. 把韓愈的 晚春 改寫為白話文 200字左右

老師讓把 韓愈的 《晚春》改成白話文,需要200字左右,我感到很為難。倒不是無話可說,對“晚春”寫景抒情並不難,難的是怕把古人惜字如金的傳統改壞了。

晚春其實是春天最亮麗的時候,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爭芳鬥艷,到了晚春,並非漸漸蕭條了。

花草樹木也知道,季節不饒人,春天快過去了,於是迎春黃,桃李白,梨花落英遍山崖,爭著搶著鬧春。這才有“百般紅紫鬥芳菲”的詩句。至於沒有色彩的柳絮、榆錢,就沒有這般煩惱了,只是漫天飛舞著團團絲絮,像雪花飄舞,卻缺乏美感。但惜春、留春的思緒,卻也是壹道風景。啊!我完成了作文,才明白詩的精華,是可以發揮再現的。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 韓愈的晚春改寫500字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姑娘,頭戴花冠,身披花袍,閃亮登場了!她壹揮手,小草們長得越來越高,越來越綠。遠遠望去,像壹片綠色的海洋。風壹吹,小草們就隨風舞動,漾起壹道道綠浪。春姑娘把手中的花扇壹揮,小花就開得越來越美,越來越香,紅的、黃的、藍的、紫的……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只覺得眼前壹片明艷。與此同時,花們還發出了不可抵擋的幽香。蝴蝶、蜜蜂、鳥兒也都趕來了,他們在花叢中飛舞、唱歌、開派對,好不熱鬧啊。楊樹只有壹身明晃晃、青壹色的綠色樹葉,不怎麽招人喜歡。他問春姑娘:“我呢?我也要有小花那樣迷人的身姿!春姑娘,妳快想想辦法吧!”春姑娘微微壹笑,給了楊樹壹種本領,就是有壹身白白的衣服,壹抖身子就可以撒下許多“雪花”。

楊樹開心地抖動著身子,壹團團如雪花壹般潔白的柳絮漫天飛舞,天女散花般地落在小樹、小草上,小樹、小草們說:“楊樹妳真厲害!”

楊樹笑著對春姑娘說:“這可是春姑娘的功勞啊!”

4. 把古詩春夜喜雨改寫成作文300字

今天又下起了雨,這好雨好像真有感知,知道該下了。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它悄悄地輔助大地萬物生長。雨,隨著陣陣微風輕輕地降落在人間,細細的雨絲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那些渴求甘露的小生靈們。

我披衣外出,去欣賞夜裏的雨景。漫步在田間小路上,因為下雨,四周壹切都那麽灰蒙蒙的,看不清楚,只能看見那毛毛小雨中,新生的草地那嫩嫩的綠色似流動的鮮艷的色彩。遠處,江上漂流的小漁舟上壹盞孤獨的燈火,在黑暗中顯得那麽明,那麽亮!

破曉時分,我立刻走出門,去看雨留下來的美麗的畫卷。啊,那壹顆顆晶瑩剔透的雨珠殘留在鮮紅的花瓣上,似乎加重了花瓣的顏色。那火紅的花把錦官城打扮得似壹簇花團,更顯出錦官城的嫵媚,好美麗啊!

和: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它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燈火格外明亮。天亮後,看看這帶著雨水的花朵,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

盛開的世界。

5. 求古詩《秋詞》改寫成作文300字

我在通往山巔的路上攀登。

已是秋天,天氣漸冷,然而走在山間卻沒有絲毫的寒意。金黃色的陽光灑滿了山間,耳畔是小鳥的啁啾,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

樹木都趕在冬天到來之前,燃燒起全部的生命,將群山盡染。楓樹的紅色,白樺樹的黃色,槲樹的茶褐色,銀杏的金茶色,烏桕樹的深紅色,競相鬥妍,好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華麗的色調間,夾雜著常青樹的綠姿,蕩漾著紫色的影,熱鬧而又安詳。

這絢爛的景色,讓我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細細地欣賞。不知不覺,我已來到了山巔。

低頭回望,心生“壹覽眾山小”的豪邁。擡頭上望,離天空又近了壹步。

晴空萬裏,壹碧如洗,只漂浮著絲絲遊雲,薄如蟬翼,輕如白練,襯托的那天空分外湛藍。我的心也隨著遊雲自由地飄蕩、飛翔。

壹聲清脆的鶴鳴打斷了我的沈思。只見壹只白鶴淩雲飛起,它伸長了纖細而優雅的脖頸,引吭高歌。

它雖然是孤獨,卻瀟灑飄逸,氣勢非凡,馳騁於碧空之上。我心中湧起詩情,伴著鶴影,直沖雲霄!“悲哉,秋之為氣也”,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秋天就是哀怨、愁緒的象征。

然而,在這山巔之上,看色彩繽紛的山巒,碧藍如洗的天空,壹飛沖霄的白鶴,我不禁豪情滿懷:這秋日之美麗、奔放,竟比春日更勝壹籌。

6. 將韓愈的《晚春》擴寫成文章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

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壹。 題壹作“遊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遊即目所見。

乍看來,只是壹幅百卉千花爭奇鬥妍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艷爭芳,壹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於“楊花”)。

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再進壹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系。

“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最奇的還在於“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

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壹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幹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彜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雖未破的,卻不乏見地。

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楊花榆莢”,固少色澤香味,比“百般紅紫”大為遜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飛”,確帶幾分揶揄的意味。

然而,若就此從這幅晚春圖中抹去這星星點點的白色,妳不覺得小有缺憾麽?即使作為“紅紫”的陪襯,那“雪”點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說,謝道韞詠雪以“柳絮因風”,自古稱美;作者亦有句雲:“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雪如楊花很美,楊花如雪又何嘗不美?更何況這如雪的楊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壹,沒有它,也就失卻晚春之所以為晚春了。可見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

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壹種生活哲理。

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艷的元和詩壇獨樹壹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壹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

前文所引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於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楊花榆莢”是愛而知其醜,所以嘲戲半假半真、亦莊亦諧。

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壹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裏。

7. 望洞庭古詩改寫成作文350字

原文: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顯得十分柔美和諧。

銀光閃閃的湖面上沒有壹絲波紋,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天上的秋月,碧空上,壹輪明月鑲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灑向湖面,湖光與月光融為壹體,令人贊嘆不已。湖面上沒有壹絲風,壹點聲音,仿佛壹面從未打磨過的銅鏡。

我登上寶塔,望著洞庭湖湖旁的綠樹紅花;望著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著湖中翠綠的君山,山上有著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樹,有名揚中外的名勝古跡,有隱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剎。這洞庭湖銀光閃閃如同壹個白銀盤,這翠綠的君山好似壹只小巧玲瓏的青螺。

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我忍不住贊嘆道:“真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呀!” 或: 壹個繁星滿天的夜晚,我來到了最佳觀賞洞庭湖的地方——樓塔。

那天,月亮像壹個剛剛熟的香蕉壹樣,金黃金黃的,星星像壹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藍色的天空中跳著屬於她們自己的舞蹈。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對著那面海洋鏡壹會兒梳頭,壹會兒撲粉。

其實啊,那面海洋鏡就是洞庭湖。沒有起風的時候,她就是壹面無暇的鏡子,起風的時候,她的臉上就出現了許多皺紋,仿佛壹下子蒼老了許多。

遠遠望去,壹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這使我想到了壹個成語:婷婷玉立。 來遊覽洞庭的人原來不只我壹個,我正陶醉在這怡人的景色中時,竟見到了我的老朋友。

瞧!這會兒他正在飲茶呢,還高聲吟道:“真是白銀盤裏壹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後,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他立刻舉手稱贊:“好詩,好詩!” 這洞庭魚米鄉,誰不記心中啊!在壹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裏,我來到洞庭湖前,我壹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灑到湖面上,湖面顯得格外和諧。

水面上風平浪靜,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壹面大大的沒有任何擦痕的銅鏡壹般。放眼遠眺洞庭湖,我意外的發現,湖的中央還有壹座樹木蔥蘢的“君山”,美麗極了。

就好像是潔白的盤子裏托著青青的田螺。看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望洞庭》,不由得低聲吟誦起來: 湖光秋月兩相和,譚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8. 仿寫春的古詩晚春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 這是壹首寫晚春景物的詩。

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艷,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這裏,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壹層意思。但這裏值得壹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壹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壹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常景,但進壹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雕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壹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

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壹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壹體。

“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壹爐。

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壹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妳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壹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9. 描寫晚春的古詩

江南春 青門柳枝軟無力, 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滿眼春愁消不得。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白居易 ----------------------- 南湖春早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白居易 ------------------ 嘆花 自是尋春去較遲, 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 綠葉成陰子滿枝。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杜牧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1]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飛雪。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韓愈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韓愈 ------------------ 春光好 頻葉軟,杏花明,畫船輕。

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

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和凝 --------------- 春光好 紗窗暖,畫屏閑,□雲□。

睡起四肢無力,半春間。 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 窺宋深心無限事,小眉彎。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和凝 -------------------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欲, 春日偏能惹恨長。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賈至 ----------------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

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 秀:秀麗。

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

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壹片春色。

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

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鹹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壹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壹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壹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