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世人對西楚霸王之死的爭論從未停止過,無數文人騷客就此寫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其中杜牧的《調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無疑是最為人熟知的。
唐朝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大詩人杜牧途經項羽兵敗自焚地安徽和縣烏江閣時,感觸頗深,寫下了著名的《題烏江閣》:兵家勝敗出乎意料,包慚愧慚愧。江東有很多有才華的孩子,他們會不會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
時光荏苒,當歷史的長河奔湧至宋代,千古第壹才女李清照就項羽之死寫下了同樣著名的“夏日絕句”:生是英雄,死也是鬼。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杜牧的《調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壹首是七言絕句,壹首是五言絕句,壹樣簡潔易懂。不同的是,他們對項羽的烏江持截然相反的態度。
杜牧認為,勝敗是兵家常事。項羽戰敗選擇自殺,是心胸狹隘的表現。詩的最後兩句直接指出,如果項羽選擇重返江東,重整旗鼓,或許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杜牧對項羽《烏江》的態度除了深深的惋惜之外,主要是批評。在杜牧看來,項羽的壹生是失敗的,因為他自大,因為他不懂得忍辱負重,更因為他以自己為榮。李清照和杜牧持完全相反的觀點。
不得不說,李清照的確是壹位才女,學識豐富。全詩雖然只有20個字,但典故頻繁,其中?傑出的人?是漢高祖劉邦對張亮、蕭何、韓信的褒獎?鬼男?是屈原在《國喪》壹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過?傑出的人?然後呢。鬼男?形容項羽,可見項羽在她心中的至高地位。
在李清照的心目中,項羽仿佛是踩著五彩祥雲的人間英雄。他活著的時候是什麽?傑出的人?,他什麽時候死的?鬼男?他的烏江自殺不是懦弱或失敗,而是自我價值的徹底體現。杜牧批評項羽目光短淺,李清照贊揚項羽錚錚鐵骨。誰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想要了解歷史,就必須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杜牧和李清照寫詩的處境不同,決定了他們的態度必然不同。
杜牧在去池州刺史的路上,路過烏江。當時他意氣風發,立誌要大展宏圖。在這樣的心態下,杜牧自然無法理解項羽自殺時的絕望和崩潰。所以杜牧對項羽的死是持批判態度的。
另壹方面,李清照創作“夏絕句”是在壹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靖康二年(公元1127),金軍入侵中原,惠帝、秦帝被俘,北宋滅亡。後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當了建康知府,但城池暴動,他不顧國家和人民,跑了。
國家是如此的羞恥,她的丈夫是如此的懦弱。李清照深感慚愧,於是在路過烏江時寫下了《夏日絕句》。她其實是通過贊美項羽來影射南宋和她的丈夫。
所以,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說,杜牧和李清照之間並無對錯之分,只是他們處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所以對同壹歷史事件有不同的態度。如果從純歷史的角度來看,讀者如何看待項羽烏江自殺?是悲壯還是懦弱?王安石對此有話說。
除了杜牧、李清照,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也寫過壹首著名的《烏江閣》(又名重疊烏江閣):中原疲憊,哀鴻遍野,壹敗難復。今日江東子弟雖在,願隨大王東山再起嗎?
王安石的《烏江閣》同樣簡潔易懂。不同的是,他以壹個政治家的獨特視角冷靜地分析了楚漢戰爭的客觀形勢,做出了項羽不可能東山再起的結論。
王安石的這首詩,又名《重疊烏江閣》,顯然是為杜牧的《烏江閣》而作。如果說杜牧是純粹的詩人,那麽王安石就是政治家。所以他的詩比較冷靜客觀,對項羽之死沒有褒貶,只有簡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