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進化
根據下馮堂、忻州等地出土的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本縣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屬於吳。在戰國時期,它最初屬於越國,後來屬於楚國。歙縣位於秦,先屬會稽縣,後屬鄢縣。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楚國;六年,屬荊州;十二年,屬吳國。景帝在元前三年(公元前154年)屬於江都王國。元壽二年(前121),延郡改為丹陽郡,郡仍屬之。建安十三年(208),孫權派何啟取苗、雲,設新都郡。三國屬武都郡。晉太康元年(280),新都縣改為新安縣,縣仍屬之。梁成盛二年(553年),新安縣分為宜、寧、海寧三縣,設立新寧縣。陳天佳三年(562),新寧縣廢,仍屬新安縣。隋開帝九年(589),景至海寧郡(今休寧、屯溪);十壹年,歙縣恢復,周舍歸其管轄。大業三年(607),改稱新安郡。伊寧(617—618)年,汪華移郡治五料山。直到清末,縣、州、路、府都沒變。唐武德四年(621),新安縣改名為漳州;天寶元年(742),改新安郡。乾隆元年(758),新安縣仍改為漳州,縣隸屬關系不變。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徽州。元十四年(1277),改名徽州路。鄭錚十七年(1357),改名興安府;鄭錚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直至清末。該縣的隸屬關系沒有改變。民國元年(1912),廢府留縣,安徽省直屬;3年6月,屬蕪湖路;17年8月,廢棄道路安徽省直管;21年10月,屬於安徽第十行政監察區;29年3月,隸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隸屬渭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撤銷皖南行署,隸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4月28日1949,縣城解放,隸屬渭南區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為13,屬惠州地區;1956年3月,蕪湖地區;1961 4月,惠州地區;自1974,屬惠州地區。
上下文變化
秦漢時期,這個縣的版圖包括浙江的淳安、遂安、休寧、屯溪、績溪、黃山風景區,以及江西婺源的壹部分。漢建安十三年(208),吳取苗、彜,在東鄉(今淳安)設新縣,南部鄉分(今遂安)縣,西部鄉分(今休寧)縣、溧陽縣(今屯溪)。梁大同元年(535),分梁安縣,北有華陽鎮。黃凱九年(589),該縣並入海寧縣;十壹年後,遷址湘湖嶺、海寧。唐武德四年(6,265,438+0),定梁安郡,其地仍屬夷;永輝五年(654),彜人姜寶起兵響應清溪陳碩鎮農民起義。事件平息後,位於葉縣。大歷元年(766年)分設社溪、秀東八鄉,設貴德縣,社縣華陽鎮設績溪縣。大歷五年(770),廢於葉縣,其地歸歙縣,廢於德縣,其地歸休寧。從那以後壹直到清朝末年,疆域基本穩定。據《民國歙縣誌》記載,當時在浙江省裕陵關彰化縣以東60公裏,長沖鋪(今懷遠)休寧縣以西18.5公裏,浙江省街口淳安縣以南50公裏,箬嶺關太平縣以北40公裏,湯嶺(關)太平縣西北60公裏,東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至10,本縣黃尖鄉屬休寧縣。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屬縣;本縣上元、茶園鄉屬績溪縣,黃口村屬屯溪市,玉田、成田屬休寧縣。1955至12,潭頭、大源屬績溪縣。1956年1月,本縣溪頭鄉董熙、唐紅、王村,磧口鄉江村環村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歸屬績溪縣;6月165438+10月,休寧縣白芨鄉的界竹營屬於本縣,本縣趙天鄉的胡加屬於休寧。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屬本縣。1973年3月,本縣草市大隊隸屬屯溪屯光公社。1984年1月本縣境內黃山鄉(含黃山風景區)面積***154平方公裏在縣級上屬於黃山市(原太平縣)。1988 65438+10月歙縣若墩鄉屬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的福溪、楊村、洽舍和巖寺區所屬的巖寺鎮、羅田、呈坎、千口鄉、正村鄉姚村,設立黃山市徽州區。
歙縣
歙縣地處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路的中心,徽杭、屯武公路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歙縣古城由府城和縣城組成。府城建於隋末(公元617年左右)。起初,城墻略小,在唐朝中期(882年)擴大到後來的規模。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元末的農民戰爭之後,都進行了大修理。現存城墻約1500m,西門月城。宋以前的東、南寶塔、英公井、蛤蟆井、大葫蘆井等古跡。大北街、鬥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基本保持了明清風貌。縣城在府城東側,城墻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日軍侵占境內後。城墻沿山脊而建,有殘跡,但新安門和鄭文門相對完整。有古紫陽書院,文廟等。府城、仙城有16座明清牌坊。歙縣是位於黃山腳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隋朝以來,1300多年來壹直由縣和國家管轄。特別是宋代以後,徽商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新安畫派獨樹壹幟,新安醫學擅長醫學,徽派藝術功力精湛。徽派建築上雕有四個徽記,在古代建築藝術園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房四寶中有“二寶”:徽墨、佘艷是歙縣人,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徽派。今天的古徽州城,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廣場交織著古樸典雅;四鄉的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秀麗的山水與古樸的建築相結合,使人步入歙縣,猶如步入壹座美麗的山水畫廊,壹座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歙縣歷史悠久,秦時建縣,後為新安縣和周舍所在地。自北宋周舍改名徽州以來,歙縣壹直是徽州府所在地,是徽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惠州盆地的河流在這裏匯集,從新安江流向浙江。明清時期,長江中下遊的徽商從這裏出發,徽商獲得的大量財富也從這裏流入徽州的六郡,在青山綠水之間創造了壹個人人聚居的巨大村落,留下了這片金銀成堆的徽派建築。徽州地區山地多,森林茂密,海拔和相對高差比較大,山與山之間河谷盆地少,而且都比較狹窄,土壤貧瘠,多雲,日照少,有利於樹木生長,但不適合糧食種植。12世紀以後,人口開始大幅度上升,給徽州人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辛苦不夠供給,迫使徽州人背井離鄉謀生,食人間煙火,與家人壹起經商,逐漸形成了徽州人經商的傳統。道光年間,清政府取消了淮北地區的食鹽專營權,導致徽商的衰落。緊接著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對徽商打擊很大。在鹽業和典當業遭受重創後,徽商依靠經營徽茶的雄厚基礎支撐了壹段殘局。但徽州商幫畢竟是由宗法關系形成的商業集團,其資本主要是憑借官僚政治權利在流通領域積累的。當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時,必然會隨著宗法官僚的衰落而瓦解。歙縣現在保留著當時繁華的遺跡和淳樸的民風,向我們展示著早已遠去的繁華痕跡。文化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在東漢、西晉、晚唐、北宋北方強族四次南遷所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南宋以來,這裏成為“東南鄒魯”和“禮義之地”。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和風格。新安理學:中國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學派。它的創始人是程顥和程頤,主人是朱。他們的祖籍在徽州(今黃山市屯溪區黃墩)。新安理學十分重視對理欲、心物、義利、道德、天人及其關系的邏輯論證,著述豐富,促進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考,培育了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新安畫派:新安畫歷史悠久。他們的代表都是出生在黃山腳下,處於改朝換代過程中的遺民畫家。他們深感蒼涼孤傲,崇尚師法自然,抒發對山川的感情,畫風趨於幹冷,體現出超越習俗、冷若冰霜的氣質。“新安畫派”的領軍人物是,現代傳人中最著名的大師黃。徽州版畫:明代中葉興起於徽州的版畫流派,是徽州畫家和雕版畫家合作的藝術結晶。它以線描的風格雕刻而成,豐富細膩,清雅恬靜,具有濃郁的抒情氣息。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建築流派。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興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派園林和民居建築也同步發展,走出徽州,在長江南北各大城鎮生根發芽。徽派建築的技術特色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建築、寺廟、牌樓、園林等方面。被稱為牌坊之鄉的歙縣,明清時期在全縣各地建有石作坊,共有250多個。現在這些古老的牌樓都變成了立體的歷史書,每個石坊都有自己的故事,向遊客講述著曾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喜怒哀樂,讓大家了解這座古鎮的文化和歷史。在這些牌坊中,唐越牌坊群和郭旭什邡是比較大的。歙縣枇杷節歙縣是中國四大枇杷產區之壹,每年5月下旬。它主要產於新安江張譚、棉潭、羅潭三個相鄰大潭的兩岸山區。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堪稱上品,享有“天太後為蟠桃,地三塘為枇杷”的美譽。歙縣位於黃山腳下,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山城。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生存繁衍了。明縣位於秦,隋屬周舍。北宋宣和三年改稱徽州,元明清均有使用。隋朝以後,由縣、州兩級政府統治1300多年,是黃山與新安之間的第壹城。遠在唐代,歙縣文風興盛,宋代以後徽商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文化繁榮。新安畫派獨樹壹幟,新安醫學擅長醫學,徽派藝術功力精湛。徽派建築與四大雕塑融為壹體,在古代建築藝術園林中占有重要席位,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盆景、文房四寶,都閃耀著古代文化的燦爛光芒。
這裏歷史上素有江南之稱,名士大臣眾多,各類豪傑輩出。僅明清兩代就有學者542人,1531人,畫家、文學家、劇作家、金融家、教育家、音樂家、經學大師、能工巧匠,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的人才都載入史冊。
境內山川環繞,風景秀麗。黃山和梁青峰位於西北和東北,互為犄角;連江、新安江及眾多支流連接全境,2000多平方公裏養活了50多萬人。在古徽城中,古橋、古塔、古街、古香井、古壩、古樓古廣場交織著古樸典雅;四鄉村鎮充滿小橋流水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優美的景觀與簡約的建築相結合,使人步入歙縣,猶如步入壹座美麗的山水畫廊,壹座古典建築藝術博物館。
該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勤勞的人民在富饒的土地上創造出豐富的名產。茶葉不僅年產量萬噸以上,居全國產茶縣之首,而且有黃山毛峰、頂古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作為國家珍貴禮品的極品名茶,還有享譽海內外的三潭開巴、三口蜜桔、近似琥珀蜜棗、徽州雪梨、鄭文山筍、朱槿貢菊、米茶三花等。
爭創壹流、銳意進取壹直是歙縣人的傳統精神,所以解放以來各項事業都有發展;十年改革開放的洪流,刷新了這裏的民風。工業、農業、旅遊、科學、文化教育、城市建設,都給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現代的彩衣,面貌煥然壹新。
這裏的交通也四通八達。陸上有皖贛鐵路、杭徽、五屯公路,水上有千島湖、新安江水道,空中有黃山輻射全國的航線。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可以受到水、陸、空的歡迎。
這個人似乎在鏡子裏行走,這只鳥似乎在屏風裏飛翔。美麗富饒的歙縣是壹個會讓妳神魂顛倒的地方:它位於黃山市東南部,與浙江淳安的臨安市和千島湖接壤。歙縣是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路的中心,徽杭、屯武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在此穿越。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可。
面積:總面積9807平方公裏
行政區劃:歙縣是黃山市下轄的壹個縣,縣人民政府駐會城鎮,距黃山市(屯溪)27公裏,距黃山風景區(湯口)67公裏。
景觀:歷史文化名城壹級保護區鬥山街,因臨近鬥山而得名。全長約500米,多為清代徽商和官員的深宅大院。街道從北向南延伸,房子朝南,正面兩側是山墻。墻上的馬頭錯落有致,配合門套和石板鋪面,具有徽派街巷特有的典雅風格。巷內著名建築有:明初為表彰壹位尊老愛幼的女子而建的葉貞操門;楊家大院,建於清中葉,為官宅;許家亭堂,建於清初,為私塾建築;黃的小列門廣場,建於清朝初期,紀念壹個為她的未婚夫而死的女孩。王忠義樓,建於清末,有五個房間,配有精致的紗窗和窗欄;建於民國初年的潘萬祥宅,串聯起來,布局生動體現了“三代同堂”的理念;王世傑宅,建於民國初年,小院、敞廊、花亭,盡顯書香門第;蛤蟆井,建於唐代,是在巖石中開鑿的深井,水質異常清澈。
方石仔寨(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位於郭旭石坊南側,是郭旭舊宅的壹部分,故又稱“徐國祥府”。建於明朝萬歷年間。葛老府是壹個大型建築群,外面是石獅、牌坊,裏面是廳堂、園林、圖書館等建築。這是研究。它的木框是典型的明代風格:樓下矮,房間對著天井開窗,格子窗扇配有帶崗哨的窗欄和荷葉網瓶;樓上高大開闊,柱端和梁頭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卷雲和奔騰的海浪,屋脊桁架下的席子被雕刻成花帶。用瓦片鋪椽子,然後在上面蓋上瓦片。用於連接天井附近房間的格子窗扇。因為明人把樓上作為他們主要的居住場所,所以他們註重樓上的裝飾。經過專家考證和介紹,房子已經名揚海內外。博物館將其作為“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是陳列明和清代徽州建築的磚、木、石雕構件。其中斜撐八仙木雕,世界罕見。這些雕塑構件是研究中國明清建築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
郭旭石坊,也叫大學坊,俗稱八足拱。站在古城中心,街對面。建於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當時,歙縣人郭旭(1527—1596)是壹名官員助理(相當於副總理),皇帝的顧問和王子的老師。他努力工作,獲得了很高的榮譽,皇帝準許他建立壹個作坊以示敬意。徽商和地方官也大力支持,所以氣勢恢宏,雕刻精美。八根柱子用梁枋連接,上柱略小,下面用12大獅子,結構穩定。立柱和水平圖案上精細地刻有織錦圖案和祥雲鶴,以突出月亮橫梁上的主題圖案。這些圖案是當時社會意識的寫照,也是郭旭名聲和成就的寫照。比如南方的龍表示對王權的尊重,西方的飛鯉表示郭旭出身於正規階層,“三報(豹)喜(鵲)”則表示郭旭晉升到了第三級。作坊裏的大字是大書法家董其昌寫的。其中“大官”表示郭旭在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為官,天上“臺上之星”比喻郭旭地位顯赫。這座牌坊是國家文化遺產中的瑰寶,無論是建築結構、裝飾藝術還是石雕工藝,都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角樓,位於郭旭什邡西側,又名洋河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這座建築有三層樓高,高臺上有大梁,下面有壹個門洞,街道穿過門洞。高約13m,寬約11m,深約11.5m。蓋樓的原因是壹個風水的概念。在此之前,該市火災頻發。紹興二年,壹場大火燒毀了大半個城市,連州政府都化為灰燼。風水先生追查原因是衙門方向不對,於是封掉了原來的大門南橋樓,建了這個東橋樓,把報時設備從南橋樓搬到了這個東橋樓。直到明朝弘治年間,先後來了兩個不信“謬誤”的縣令,壹個叫彭澤,壹個叫於和,才打開南橋樓下的門,把東橋樓下的門道封了。但作為壹座古建築,它幸存了下來。現在的樣式是清朝同治年底大修遺留下來的。
資料流量資訊
民航:黃山機場位於龍符屯溪區,距市中心僅7公裏。是國家壹類航空口岸,可起降波音737、MD90等中型客機,配備有全套通信系統和全天候指揮設備。從機場到市區,可以坐民航班車(5元),也可以打車(15元)。市民航售票處位於屯溪區華山路,靠近基督教堂和黃山國際飯店。有飛往北京、廣州、上海、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漢、Xi、桂林、昆明、廈門、珠海、香港和澳門的航線。
聯系電話:0559-2934111,2934144。
上海鐵路7: 43乘K818次列車,18: 37到達歙縣。那是壹個52元的硬座。
南京13: 17乘坐2239次列車,20: 02到達歙縣;22: 17乘坐2239次列車,第二天6: 03到達歙縣,硬座26元,硬臥65元。
北京9: 03坐K45次空調列車,第二天5: 40到達黃山(屯溪),然後轉車到歙縣。
歙縣至上海K820次列車8: 23發車,14: 38停靠南京(硬座30元),19: 16到達上海。列車2184 22:48發車,次日6: 17停靠南京,11: 36到達上海(硬臥97元)。
歙縣距黃山市(屯溪)27公裏。從流水開始,末班車17: 00開車40分鐘。票價4元。
歙縣距離黃山風景區(湯口)75km,每天6: 30、7: 30、13: 00有直達車,車程3小時。如果妳錯過了這些航班,妳可以轉到屯溪。
歙縣到杭州每天6: 30到16: 30有十多趟班車,車程五個小時,45元。
歙縣到南京每天12: 40發車,18: 00到達。
歙縣到上海每天7: 00,7: 30(到浦東)有臥鋪直達列車,10小時車程,票價65元。16: 00還有壹趟去上海的車,第二天淩晨2點到。千島湖春航客運碼頭(新安街四渡洲路口)和安徽沈度(黃山市)每天各有兩艘客船出發。千島湖6: 00發車,11: 40,沈度7: 40發車,11: 40,航程五小時,票價65438。從沈度到歙縣有26公裏,每小時都有壹趟車。末班車17: 00,45分鐘。車費是5元。
需要註意的事項
美食歙縣的飲食屬於徽菜。徽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壹,起源於南宋和歙縣,以其美味為特色。徽菜擅長煮、燉、蒸、炒,講究調味,偏重火候,崇尚原味。重油滋潤腸胃和皮膚;強調色彩,以增強審美效果,達到“色、香、味”統壹的效果。到了歙縣,壹定要嘗嘗當地的壹些農家飯,比如石雞、桂魚、毛豆腐、芙蓉糕等等。其中毛豆腐是歙縣特有的風味小吃,鮮而不膩,清香爽口。品嘗毛豆腐,要講究壹個環境和情趣。品嘗的時候,妳會不會也唱壹首《日本小吃毛豆腐,不要猶豫,做個徽州人》?
特產佘艷(因原產歙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