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合二矽酸鈉,南去前鋒紫翠微”。巴戎大廈位於金華市區東南部,烏江第二源頭(義烏江和武義江)交匯處。
巴雍樓,原名宣昌樓,建於南齊隆昌元年(494年)沈約鎮守東陽郡時。沈約是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和韻律學家,他首創了“四聲”說,與謝朓等人壹起開創了“永明體”。這座樓建成後,他寫了壹首詩《登玄長樓》,說:“險峰取北丘,頂出南嶺。其中有淩風亭,回望川陰。”之後又復誦長歌八首,廣為傳誦。後人將該樓改名為“巴戎樓”。自元末以來屢遭破壞,現存建築於清代重建。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金華期間,經常登上巴雍樓,遠眺山川,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篇。題為《巴戎樓》的詩說;古詩《沈約與巴戎樓》的出處:
千古風流八翼樓,江山留後人。水流往南三千裏,大氣壓十四大洲。
有三位英雄曾經與八翼樓結緣。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奉命在浙東抗日。由於舊軍無效,他來到金華八縣招兵。傳說他曾經登上巴戎樓,將雙溪盡收眼底。受到啟發,他沿著海岸建了壹座了望塔來觀察敵人的情況。明末兵部尚書朱大典率軍抗清,死於八翼樓。太平天國的仆從李世賢也曾在此檢閱太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