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百年才搞清楚。大意是東北少數民族鳥和蠻族朝貢,乘船沿遼東灣西岸南下,再向西航行至渤海北岸,最後入江。碣石山在河口。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最後的余部。班師在回朝途中登上碣石山,被眼前的景象感動。
官渡之戰大獲全勝的曹操,率軍繼續北上,追擊袁氏兄弟殘余勢力,五月宣誓北伐,七月出魯龍村,登碣石山觀海。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當時北方戰事平息,後方平安。只有南邊的角落還沒有解決。關於具體位置有兩種說法。壹個說是把河北樂亭西南的壹個古城作為舊址,山就在這個古城的西南海,於是我躊躇滿誌,寫下了這部巨著《看海》。
曹操要想南下,必須解決烏桓的後患。建安十二年,曹操宣誓北伐,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壹舉擊潰烏桓主力,班師回朝,途經瑯琊臺時爬山觀海,愚蠢地以為是在山東瑯琊臺膠南附近。曹操之兵,起於青州兵招募黃巾軍,立足山東大有作為。曹操北方陸戰必經此地,自有他的想法——秦始皇封泰山登瑯琊臺的感覺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