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跟茶有關的古詩,古文,需要表達品茶的樂趣或深意的詩句~

求跟茶有關的古詩,古文,需要表達品茶的樂趣或深意的詩句~

壹 詩

1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嘗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後的即興之作,是壹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壹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月團喻指茶餅)

該詩又稱《七碗茶詩》。它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為世人稱奇。

詩中描述詩人關閉柴門,獨自煎茶品嘗,茶湯明亮清澈,精華浮於碗面。碧雲般的熱氣裊裊而上,吹也吹不散。

詩人剛飲壹碗,便覺喉舌生潤,幹渴頓解;

兩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後,精神倍增,滿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飲後,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樂的事情,隨著毛孔散發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渾身都感到輕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進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這時只覺兩膠 生出習習清風,飄飄然,悠悠地飛上了青天,“蓬萊山,在何處?”詩人要乘此清風而去!

優美的詩句,高雅的立意,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

詩人把茶餅比喻為月,於是後代詩作反復摹擬其意。如蘇武的“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特別是“唯有兩 習習清風生”壹句,文人尤愛引用,梅堯臣“亦欲清風生兩 ,以教吹去月輪旁。”盧仝的號玉川子,也因而為人們津津樂道。陳繼儒“山中日月試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詩》在描繪飲茶好處之時,同時對帝王們憑借顯赫權勢為所欲為的驕橫也作了巧妙的諷刺:“天子欲嘗陽羨茶,百草不放先開花”,既把貢茶采制的季節(在百花開放之前采摘)烘托顯示出來,又把帝王淩駕壹切的囂張之勢暗示出來。

2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壹首優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

松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齊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棲衡嶽東林,自號衡嶽沙門。

這首五言排律的茶詩***有十二聯。前二聯首先介紹了百草之靈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後十聯分別描繪了茶的生長、采摘、入貢、功效、烹煮、寄贈等壹系列茶事,語言上的對仗堪稱壹絕,除首尾二聯外,每聯上下兩句都對仗工整,極顯語言的優美整飭。

3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壹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是壹道饒有趣味的詩,在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曲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癡絕翁》);而茶可洗盡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關於采茶的,我們來看唐朝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節選):

山僧後檐茶數從,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暮春時節的清晨,那時山上晨氣清稀,露香猶在,在山寺後的綠茶叢中采摘形如鷹嘴的嫩芽,讓人感受到的是幻術般的露的芬芳和風雅發生。

煮茶、煎茶需要潔凈的茶具,

5“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唐·陸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唐·徐夤《茶盞》);

講究用輕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鶚在《茶》中就曾寫道:7“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後(分乳即泡茶),寒夜客來時”;更需水沸適度:

8“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過程是別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蘇軾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畫情景細致入微,又兼傳神寫意,頗有獨到處: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壹幅畫面:壹個淒冷的夜晚,詩人獨自到江邊汲水,江畔寂寥無人,正是“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景象。踩在釣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隨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歸到家中,生爐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魚眼起;聽那煮茶聲,嗖嗖如松風帶雨鳴,未飲便先心神俱蕩,孤窗外,偶爾傳來長長短短的更聲。這樣的壹個夜,真是“禪心夜更閑,煎茶留靜者”。宋朝楊萬裏亦給了此詩以高度評價:“壹篇之中,句句皆奇,壹句之中,字字皆奇。”詩人以我觀物,雖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謂言有盡而禪意無窮。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詩《烘豆》為證:“乍收豆莢已齊檐,薰豆初添火壹杯。生怕點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鹽。”

11"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壹聯古詩千古流傳。九州華夏,大凡品茗者,對此聯無不知曉。聯中所指的蒙山,即為蜀中三大歷史文化名山之壹的蒙頂山,名山縣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詩雲,12‘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

13李白的壹首五言古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序略)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楚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觸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詩天。

此詩是壹首詠茶名作,字裏行間無不贊美飲茶之妙,為歷代詠茶者贊賞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與侄兒中孚禪師在金陵(今南京)棲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禪師以仙人掌茶相贈並要李白以詩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動描寫了仙人掌茶的獨特之處。前四句寫景,得天獨厚,以襯序文,後入句寫茶,生於石中,玉泉長流“根柯灑芳澤,采服潤肌骨”好的生長環境培養了上乘的品質。最後八句寫情,以抒其懷。

詩仙李白自號“酒中仙”,他的詩作中詠酒詩占壹半多,頌茶的詩只有壹首,而這首詩贊頌的正是峽州茶。唐玄宗天寶十壹年(公元752年),李白有壹位遠在三峽地區玉泉寺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將玉泉寺出產的“仙人掌”茶帶到金陵(南京)棲霞寺給他品嘗,李白飲後詩興勃發,揮毫寫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並附詩序:“……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壽也。余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掌,號為仙人掌茶。”中字禪師僅給李白送去數十片,可見當時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貴;李白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對於茶亦可謂見多識廣,唯獨對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睞,足以證明三峽地區出產茶葉品質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壹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 不讀書來老更閑。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

15皎然的《訪陸處士羽》

太湖東西路,吳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見,歸鴻自翩翩。 何山賞春茗,何處弄春泉。 莫是滄浪子,悠悠壹釣船。

17著名詩人鄭谷遊歷三峽時,曾親自品嘗了峽茶,並即興寫了《峽中嘗茶》壹詩:“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前嘗,吳僧漫說鴉山好,菊裏休誇烏嘴香,入座半瓶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18北宋範仲淹作《鬥茶歌》描繪了茶文化在當時的盛行。

19清鄭燮的詩句:“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20茶聖陸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歡聚時所作的《連日多暇贈陸三山人》詩:

壹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闌者,慚非負鼎賢。 (羽)

禁門聞曙漏,顧渚入晨煙。 (湋)

拜井孤城裏,攜籠萬壑前。 (羽)

聞喧悲異趣,語默取同年。 (湋)

歷落驚相偶,衰贏猥見憐。 (羽)

詩書聞講誦,文雅樓蘭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綠箋。 (羽)

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 (湋)

何事重香案,無端狎釣船。 (羽)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 (湋)

莫發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後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壹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詩興,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壹篇。 (周文賓)

22唐代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時,曾邀請友人月夜啜茶,與陸士修等人即興作《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 (陸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 (張 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 (李 崿)

禦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 (崔 萬)

流華凈肌骨,疏淪滌心原。 (顏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 (葉 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 (陸士修)

23蘇軾的茶回文詩有《記夢二首》。詩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寫作回文詩,覺而記其壹句雲:“亂點余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

序中清楚地記載了壹個大雪始晴後的壹個夢境。在夢中人們以潔白的雪水烹煮小團茶,並有美麗的女子唱著動人的歌,蘇軾沈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細細地品茶。夢中寫下了回文詩。夢醒之後蒙眬間只記得起其中的壹句,於是續寫了兩首絕句:

其壹: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為別致。

其壹: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點亂,纖纖捧碗五顏鴕。

其二:

窗晴鬥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24清代的黃伯權(清本著名詩人黃遵憲之侄)還創作過壹首《茶壺回文詩》,其詩如下: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

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

其詩又可回讀為:

花艷舞風流,霧香迷月薄。

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25此外,清代詩人陳瓊仙曾以秋天的景物為名創作27首回文詩,總標題名為《秋宵吟》,其中《秋月》壹首,算是首茶詩,它寫詩人於月下泛舟,樹木與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著,詩人品茗彈琴,在竹聲中詩興頗濃。詩雲:

輕舟壹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其詩可回讀為: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

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壹舟輕。

26在回文茶詩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張奕光的《梅》:

香暗繞窗紗,半簾疏影遮。

霜枝壹挺幹,玉樹幾開花。

傍水籠煙薄,隙墻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詩倒讀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墻隙,薄煙籠水傍。

花開幾樹玉,幹挺壹枝霜。

遮影疏簾半,紗窗繞暗香。

由於回文詩的用韻、形式要求苛刻,所以歷代留傳下來的絕大多數回文茶詩詩意不夠新鮮、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辭意混亂,成為壹種無聊的文字遊戲。

[批註] 玉連環

回文詩的壹種,由八字首尾連成環形,每四字壹句,或左或右,以任何壹字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詞

竹枝詞是原唐代巴蜀壹帶的民歌,自劉禹錫仿作後,成為文士競相習用的文學形式。

竹枝詞專以泛詠地方風土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鄉、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幾首:

27範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采茶。

28元人馬祖常的壹首竹枝詞:

紅藍染裙似榴花,盤蔬饤饾芍藥芽。

太官湯羊厭肥膩,玉甌初進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壹首,專詠西湖龍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種梅花下種茶。

茶綠采芽不采葉,梅花論子不論花。

30清康友祥壹首專詠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壚,赤日行天雨傘舒。

壹至官場人送禮,陶壚名已傳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場竹枝詞》詠高大雅致的上海麗水臺茶樓:

臺名麗水上三層,龍井珠蘭香味騰。

楚館秦樓環四面,王孫不壓曲欄憑。

32清周順侗《篿川竹枝詞》描寫了當時西鄉茶戶的生活:

三月春風長嫩芽,村莊少婦解當家。

殘燈未掩黃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鄉生計即山農,壓作方磚白紙封。

別有紅箋書小字,西商監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卻少田,生涯強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沈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壹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壹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巖

玉蕊壹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壹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壹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日閑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閑居又壹年。

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郊居即事

唐賈島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後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裏,多是愛煙霞。

即目

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即事

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訪友人不遇

唐李鹹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壹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維

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

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松龕藏藥裹,石唇安茶臼。

氣味當***知,那能不攜手。

酬樂天閑臥見寄

唐劉禹錫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

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裏過茶湯。

雪中偶題

唐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壹蓑歸。

二 詞

從宋代起,詩人把茶寫入詞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黃庭堅最為有名,如《品令》: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零。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二分酒病。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滿庭芳》:

北苑春風,方圭圓壁,萬裏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淩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雖病渴,壹觴壹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蘭堂醺飲,半倚頹玉,爛熳墜鈿墮履,是醉時風景。花暗觸殘,歡意未闌,舞燕歌珠成斷續,催茗飲,旋煮寒泉,露井瓶竇響飛瀑。纖指緩,連環動觸。漸泛起,滿甌銀粟,香引春風在手,似粵嶺閩溪,初采盈掬。暗想當時,探春連雲尋篁竹。怎歸得,鬢將老,付與杯中綠。

4另外,蘇軾有壹首《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鬥贏壹水,功放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當部份是與茶有關的,如李德載《喜春來,贈茶肆》小令十首,下面節錄其中的三首:

(壹) 茶煙壹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勝維揚。非是謊,下馬試未嘗。

(七) 兔毫盞內新嘗罷,留得余香滿齒牙,壹瓶雪水最清佳。風韻煞,到底屬陶家。

(十) 金芽嫩采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聞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書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蘇東坡《葉嘉傳》

唐庚《鬥茶記》

張岱《閩老子茶》

張岱《陽和泉》

張潮《中冷泉記》。南京揚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歷來有“天下第壹泉”之稱。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張潮生動地描寫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侶、道士胸中皆帶仙氣。金山寺上有壹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蓋,盤龍石欄,寺僧紛紛汲水,為當時來到燒香拜神的幾萬香客備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壹位道士帶領張潮攀登嶙嶙的亂石,到山頂看見壹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幾行字,說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間,必須在子午兩個時辰,用特制的銅瓶,用長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間的石窟中汲取。張潮跟隨道人答乘夜行船,兩天後到了閏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壹個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這就是中冷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