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壹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解讀A]時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時光如果不珍惜,壹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學習,就晚了。
[解讀B]年輕時學習效果好,年紀大了學習就困難多了,所以要十分珍惜時光。
[解讀C]從池塘春草到階前梧葉,這便是歲月的腳步啊。
[解讀D]讀到“春草夢”和“階前梧葉已秋聲”有說不上來的感覺,心裏咯噔壹下,好像我們突然都老了。這就是好詩的魅力所在吧,文化的妙處就在於它可以穿越時空,影響壹代又壹代人。
[解讀E]這是朱熹的人生感悟,也是他成就名家的經典箴言。他告誡人們要珍惜光陰,追求學業,感嘆人生苦短,要抓緊時間學習,將來才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蹉跎人生。
附:朱熹名句賞析: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解讀]讀書的關鍵所在,那就是循序漸進,反復閱讀,專心思考。循;順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解讀]要問那池塘裏的水為什麽會那樣清澈?因為上有源頭,活水不斷地流來。現在常用來比喻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養料才能寫出富有活力的動人心弦的好作品。也用來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附:《讀書與人生》作者:史飛翔
兒時讀的第壹首詩是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怎麽也沒有想到兒時的壹首小詩,三十年後我方才明白這首詩的深刻含意。我以為這首詩已將治學與人生寫盡了。
最近壹個時期我壹直在大量地讀書,通過閱讀更加激發了我對讀書與人生這壹重大命題的思索。前些日子剛剛看到壹句話:世界其實只是壹本書。同樣,人生也是壹本書,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閱讀著、撰寫著自己的人生之書,那些有字的,無字的書。人生如書,書如人生。
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書的理解是不同的。幼時讀書,乍聞書頁之香,為的只是識文斷字,初識人之初,學之道。少時讀書,遨遊書之海,為的是博覽群書,汲取知識,如帶箭小荷,蓄勢待發。青年讀書,最愛書之情。心慧初啟,愛情與理想,期待與憧憬在胸中激蕩,讀壹本勉人向上,奮發進取的好書,會令人激情四溢,豪氣沖天,敢於直面現實。中年讀書,最好書之韻。疲憊倦怠之時,忙裏偷閑,壹卷在握,萬事皆拋,如清風明月滿懷,如東籬菊香盈袖,身心皆得放松休憩。老年讀書,應喜書之味。看慣花開花謝,聽慣潮起潮落,歷經滄海桑田,榮辱得失,心早有所悟,此時讀書,不是讀,而是品書。古人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的就是讀書與人生的關系。同樣的壹本書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受。波得拉克說:“書籍使壹些人博學多識,但也使壹些食而不化之人瘋瘋癲癲”。讀書因人而異,實在是大有學問。
古人雲:“食不可無肉,居不可無竹,室不可無書”。良言也!我從小喜愛讀書,但不求甚解。縱偶有所得也多半是歪嘴和尚念經。有道是:“生活,因讀書而美好;人生,因讀書而充實;生命,因讀書而永恒。”這話我深有體會。我這個人生性怯懦,且愚鈍之極。我不喜旅遊,不善交際,不貪財不好色,更無意作官,不僅如此就是日常世俗我也常常是後知後覺,吃了不少啞巴虧。無法得意於現實,便只好蜷縮於書籍。南宋的翁森在談到讀書的快樂是這樣寫道:“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壹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讀書的樂趣,實在是妙不可言。每天工作之余,夜深人靜,孤燈壹盞,壹冊在手,或坐或臥,寄身於黑白縱橫之處,徜徉於行雲流水之間。那份悠然實乃享受。我以為人生與書相伴,孤獨也是享受,喧囂也能保持平和,浮躁也依然清醒。
柳青在寫給女兒的信中這樣說:熟讀五車書,胸中萬仞山,逾越千年事,心底壹平川。讀書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層次。沒有讀書的人生是殘缺遺憾的人生,因為它無形中縮短了人生。沒有讀書的人生註定只能像壹葉浮萍壹樣在塵世中隨波逐流。什麽是世界?除妳之外的壹切東西都是世界。讀書的本質就在於閱世讀人。
古人說:書解人生百味。於我而言這句話長期以來如同春風過牛耳。最近壹兩年,因為梢涉人世,方才有所體會。我以為讀書的真正目的在於把握人生的方向,在於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生存技能,在於沈著冷靜,在於正視人生。
附:《勸學》作者: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