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碧水浩浩雲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預拂青山壹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 春天思念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聽說春天已經回還我還未識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訪尋訊息。
昨夜東風吹入江夏,路邊陌上的楊柳冒出嫩芽壹片金黃。
碧水浩浩雲霧茫茫,王漢陽您啊不來令我空白斷腸。
我已預先拂凈青山上壹片石擺下酒宴,要與您連日連夜醉在壺觴之中。
鑒賞詩的內容很簡單,不過是邀請友人前來探春暢飲而已,但寫得活潑自然,不落俗套。細細吟味,作者那壹顆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詩心,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圍繞著“春還”二字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早春的氣息,寫春天是怎樣悄然回歸的,表達了詩人終於迎來了春天的那種喜悅之情。“聞道春還未相識”,是說只聽到春天回來了,還沒有見到她。壹開始就流露出急於看到春還的心情。其實當寒凝大地的時候,春天的氣息才剛剛萌動,哪裏能親眼見到她呢!所以“聞到”二字表明春歸的訊息最先是從人們交談中聽到的。如此生活細節,壹經詩人捕入詩句便增加了詩的韻味。既然是聞春未見春,就自然要去尋春、問春,於是引起了下面的詩句。“走傍寒梅訪訊息”,梅是無生命的,怎麽能夠拜訪、叩問呢?這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走”“訪”二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樹下去探究春天歸否的壹片詩情。“昨夜東風入武昌”壹句是寫春歸。人們常說:壹夜暖風就染綠了柳梢頭。這裏“東風”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歸的春風,壹夜之間就迅速而又靜悄悄地來了。然而這還僅僅是表現時節驟然暗換的特點,並沒有寫出春歸的氣勢來,所以“東風”之後再綴壹“入”字,表明春風的到來是排撻而入的。這樣就把春歸的特點表現得維妙維肖了。可見詩人煉字煉句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陌頭楊柳黃金色”壹句是寫早春的動人景象。全詩至此幾經婉轉方才暗暗點明詩人終於看到了“春還”這壹層意思。“黃金色”是壹種嫩嫩的鴨黃之色。春上柳梢,最初並不是綠色,那是因為細嫩的柳尖剛剛鉆出,還沒有飽受春光的沐浴,因而顯得很幼稚,從遠處看去便是壹種朦朧的悅目的燦然金色。近人劉永濟說:“景物之接於人無私也,而慧眼詞人獨能得其靈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當其由目入心之際,殆已加以揀擇而遺其粗跡;及乎由心出手之時,不過自寫吾心之照耳。”(《詞論》)可見詩人寫早春之色,不用“嫩綠”“新綠”等字,完全是出於細心觀察又融進了自己喜悅之情所得。總觀如上四句,詩人先寫“聞道”,再寫“走”“訪”,直至東風蕩入之後,方才寫所見到的煥然春景,這全是緊扣“春還”二字娓娓寫來,細如抽絲地再現了早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兒聲。
詩的後四句是邀請友人前來醉飲賞春。五六兩句是全詩的承轉機杼之句。“碧水浩浩雲茫茫”是比興用法,沒有更多的意思,不過是用景語虛引而已。從而自然貫通到“美人不來空斷腸”壹句上來。既然春已回歸,而美人未至,豈不辜負了壹片融融春光!為此詩人才說他有“斷腸”之恨。稱友人為“美人”,亦不過是言思念之切,用這樣戲謔俏皮的詩句寄給友人更見友情的親密。“預拂青山壹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是說自己已經預先將青山中壹片石拂拭幹凈,只等友人來此痛飲壹番。這兩句寫得尤為精采。詩人不直言說透“邀請”二字,而是通過豐富的想像,運用了壹個動人的細節,便把邀請的殷切之情表達出來了,同時還含有***賞春光之意,這樣便與前四句所婉轉寫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溝通了。古人作詩,結句大體不出景結、情結兩法。本詩當屬予情結。全詩結末壹股按撩不住的賞春 *** 全從“連日醉壺觴”數字壹湧而出,足以蕩人心魄。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在江夏時所作。詩中表現思念友人的壹片真情厚意。《李詩辨疑》謂此詩是王漢陽寄李白詩,是答李白《望漢陽柳色等王宰》詩。可參考。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唐代·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寒食節 , 女子 , 懷念春天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前山花已開。——宋代·饒節《偶成》
偶成
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前山花已開。 春天 , 寫景生活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唐代·李華《春行即興》
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春天 , 寫景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