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洛陽牡丹花的唯美詩句

描寫洛陽牡丹花的唯美詩句

1. 想關於洛陽牡丹花的詩句

想關於洛陽牡丹花的詩句 1. 描寫“洛陽牡丹”的詩句有哪些

1、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2、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3、天下真花獨牡丹。——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4、三月牡丹呈艷態,壯觀人間春世界。——杜安世《玉樓春》

5、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6、壹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範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7、龍分夜雨姿嬌態,夫與春風發好香。 ——徐夤《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

8、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 ——徐凝《題開元寺牡丹》

9、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10、玉帳笙歌留盡日,瑤臺伴侶待歸天。 ——齊已《題南平後園牡丹》

2. 關於洛陽牡丹詩句

洛陽牡丹

宋代:梅堯臣 朗讀:

古來多貴色,歿去定何歸。

清魄不應散,艷花還所依。

紅棲金谷妓,黃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天下真花獨牡丹。

《牡丹種曲》 唐朝 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屬春草。水灌香泥卻月盆,壹夜綠房迎白曉。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花已散蝶又闌。梁壹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白牡丹》 韋莊(唐)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壹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3. 洛陽牡丹的名詩句

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天下真花獨牡丹。

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欄幹。

紅牡丹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 劉灝 清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買花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壹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壹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牡丹種曲 唐朝 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屬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盆,壹夜綠房迎白曉。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花已散蝶又闌。

梁壹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題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 楊萬裏 君不見,沈香亭北專東風,謫仙兒詞天無功。

若不見,君王殿後春第壹,領袖眾芳捧堯日。此花可令轉化鈞,壹風壹雨萬物春。

十分整頓春光了,收黃拾紫歸煤表。天香染就山龍裳,余芬卻染水雲鄉。

青原白鷺萬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灑撫招野客看,不醉花前為誰醉。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繡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壹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禦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壹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遊(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鐘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壹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木末:樹梢。

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顏色都近似荷花。唐·王維《辛夷塢》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晚發:花開得晚。

唐·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壹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的牡丹花。宋·範成大《再賦簡養正詩》 篔筜竟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篔筜:大竹名,節長而竿高。

躑躅:即羊躑躅,杜鵑花科,春季開花,花紅黃色,鮮艷奪目。唐·韓愈《答張十壹》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

南朝陳·徐陵《侍宴》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唐·駱賓王《晚泊》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芙蓉:荷花。

唐·王維《臨湖亭》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葉不沒於水。

唐·李頎《粲公院各賦壹物得初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唐·杜甫《為農》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

娟娟:美好貌。凈:光潔。

雨裛:濕透。紅蕖:荷花。

冉冉:柔弱貌。唐·杜甫《狂夫》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荷香隨坐臥,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芙蓉:荷的別名 東風:春風。

唐·高蟾《上商侍郎》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4. 關於雲中牡丹的詩句

洛陽牡丹甲天下之(新) 洛陽牡丹看源頭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此詩系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寫。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他說的京城,無非洛陽;他說的國色,乃大唐帝國最美的顏色。

豈止是大唐國色?泱泱華夏,綿綿數千年,無花出其右。國色即國花,牡丹實際上早已是中國的國花。

牡丹何時所生?牡丹從何而來?也許,洛陽並不是它的最早出生地和栽培地,但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牡丹的脈絡就是中國牡丹的歷史。 牡丹的由來——壹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在洛陽北邙山住著壹對勤勞善良的夫妻。

小兩口男耕女織,恩恩愛愛,但有壹樣不順心,成親三年還沒有孩子。醫也求了,神也拜了,不見靈驗。

這天,小兩口從壹只兇猛的老鷹的爪下救下壹只美麗的鸚鵡。鸚鵡知道小兩口的心事,從邙山仙人臺上銜回來了靈芝草。

妻子吃了靈芝草,不多久,生了個胖小子,取名叫鸚哥。 鸚哥10歲那年,邙山上流行壹種病,好多人染病臥床不起,爸爸不幸去世,媽媽也奄奄壹息。

鸚哥決心找到仙人臺,挖來靈芝草為媽媽治病。他走呀,走呀,也不知趟過幾條河,翻過幾道嶺,眼看走不動了,迎面遇到壹位白胡子爺爺。

白胡子爺爺問小鸚哥為啥出遠門,鸚哥說要找靈芝草救媽媽。白胡子爺爺搖頭說,妳媽得的是冷熱病,靈芝草治不好。

他交給鸚哥壹塊石頭,說:“妳把這石頭磨成鑰匙,妳媽的病才有指望。”說完,白胡子爺爺不見了。

鸚哥來到河邊,找塊青石就磨開了石頭。手磨出血來了,膝蓋跪出血來了,這樣三天三夜,石頭終於磨成鑰匙。

白胡子爺爺又出現了。他笑著誇贊小鸚哥壹番,說,這鑰匙能打開王母娘娘瑤池的門,那裏面放有金丹,壹粒就可救妳媽媽的命。

說完,吹口仙氣把鸚哥送到了天宮。 鸚哥用石頭鑰匙開了瑤池的門,找到了金丹葫蘆,倒出壹粒金丹。

他剛要出門,又想起邙山的鄉親們也需要金丹救命,便把葫蘆來個底朝天,盡其衣兜裝滿金丹。 也許是時間耽誤太久,王母娘娘發現金丹被偷,急忙仗劍追來。

鸚哥哪能跑過王母!正在焦急,忽從雲縫間見地上已是邙山,便不顧壹切把金丹全部撒下,心想:我大不了壹死,但鄉親們誰拾到金丹,或可保住壹命。 王母娘娘抓住鸚哥,便要處死,白胡子爺爺不知從哪裏又冒出來。

原來,他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對王母娘娘說:“難得這孩子為鄉親們治病,可饒他不死。”

王母娘娘慈悲為懷,點頭應允。仙翁又告訴鸚哥,妳撒下的金丹會即刻長出壹種奇花,可用它的根熬藥治病,定安然無恙。

鸚哥回到邙山,果見滿山遍野都是鮮花。他把經歷告訴了媽媽和鄉親,大家把花根刨出來熬藥湯,喝了病立馬好了。

因這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變的,人們給這花取名“母丹”,後又改為牡丹。 牡丹的由來——壹幅圖畫的發現 上面的故事是洛陽民間傳說,而且是那種過去在夏夜麥場,外婆搖著扇子講述的傳說。

如今,這種傳說講上100遍也沒壹個人相信。天工開物,自然造化,牡丹的出現是壹種客觀存在,人類的認識有賴於發現。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載:“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

這是說,牡丹早先不過是野花,老百姓都拿它當柴火燒。 人們真正關註牡丹,是因為發現了牡丹的藥用價值。

人說,有巢氏架木為巢,使人們有了家的概念;燧人氏鉆木取火,使人們告別了茹毛飲血;伏羲氏漁獵狩耕,使人們懂得怎樣生存;神農氏嘗百草,使人們懂得如何與自然抗爭。神農嘗百草總結出《神農本草經》,將牡丹列為“中品”,“除癥結瘀血,安五臟”。

《黃帝內經》《素問》篇則載:“清明次五日,田鼠化為( ) 牡丹華。”言其清明之後是牡丹盛開之時。

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呂氏春秋》載:“中央土:中曰戊己。

其帝黃帝。”中央土,洛陽也。

黃帝把洛陽青要山作為“密都”,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密即蜜。

黃帝族以蜜蜂為圖騰,自然關註花開。 牡丹“唯以藥載本草”,自《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後屢見不鮮。

之後,人們又發現了牡丹的欣賞價值。南北朝時謝靈運在《太平禦覽》中稱“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韋絢在《劉賓客嘉話錄》中雲:“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

而王應麟在《海記》中更渲染了牡丹的規模栽培:“隋帝辟地二百裏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赤頁紅、革呈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顫風嬌等。”這也許就是洛陽牡丹人工栽培之始。

因無發現其他史料,中國的牡丹專家大多也傾向於把隋煬帝建西苑作為中國牡丹栽培史的源頭。 然而,這是源頭嗎? 2005年9月,國家郵電部在洛陽舉行《洛神賦圖》特種郵票首發式。

《洛神賦圖》為東晉畫家顧愷之力作,其藝術價值不遜《清明上河圖》,現珍藏於北京故宮。 洛陽,曹魏之故都也。

曹植寫《洛神賦》就在洛陽。據說,洛神為伏羲之女宓妃,但曹植筆下的洛神實際寫的是甄氏。

曹植與甄氏相戀,而甄氏卻被迫嫁給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丕當皇帝後又將甄氏賜死,而曹植又在洛河畔與甄氏夢中相會。

這曲折淒慘的故事終於成為曹植婉約動情的訴說。

5. 關於洛陽牡丹詩句

洛陽牡丹宋代:梅堯臣 朗讀:古來多貴色,歿去定何歸。

清魄不應散,艷花還所依。紅棲金谷妓,黃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天下真花獨牡丹。

《牡丹種曲》 唐朝 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屬春草。水灌香泥卻月盆,壹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花已散蝶又闌。梁壹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白牡丹》 韋莊(唐)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壹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