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濟寧太白樓的詩句 1.描寫太白樓的好句子
1、夜上戍樓看太白(唐·王維·《橫吹曲辭 隴頭吟》)
2、夜上戍樓看太白(唐·王維·《橫吹曲辭·隴頭吟》)
3、暮醉新州太白樓(宋·王奕·《新州枕上有感二首》)
4、人登太白樓(現代·老舍·《登太白樓》)
5、樓中星鬥連太白(宋·鄒登龍·《關山月》)
6、太白樓前雨乍收(宋·呂定·《赴京》)
7、太白樓前風獵獵(明·王問·《樊司馬草堂雪霽歌》)
8、雲殘太白樓(明·顧璘·《八月十三夜與文濟時範質甫城西泛舟達秦淮》)
太白樓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墻上,坐北朝南,十間兩層,鬥拱飛檐,雄偉壯觀,系古樓閣式建築。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樓門向西,環以圍墻。600多年來,由於長年失修和歷次戰爭,遭到壹定破壞。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現在太白摟仍坐北朝南,面寬7間,東西長80米,南北進深13米,高15米,樓體為兩層重檐歇山式建築,青磚灰瓦,朱欄遊廊環繞,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層檐下高懸壹楷書匾額,上書“太白摟”三字。四周院內,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磚鋪地,花墻環繞,臺階曲折,古樸典雅。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人所書“詩酒英豪”四個大字石刻,字體豐碩,道勁豪放;下嵌著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線鐫刻的“三公畫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賀知章在右,線條流暢,體態浪漫,風流典雅。北墻上還鑲嵌著兩副對聯,引人註目。壹聯是羅振玉所書:
把酒臨風看帶郭
千家何處青山留謝朓
登高望遠指布帆
壹片當年春水別汪倫
另壹聯是王以敏寫的:
青天騎白龍 我欲因之夢吳越
長風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壹樓正廳中間還有壹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橫匾“詩仙醉聖”,兩邊對聯是“豪飲吐萬丈長虹,醉吻涸三江之水”。四周墻壁上書有李白生平介紹。二樓大廳現為書畫展覽。樓的遊廊和院內有《李白任城縣廳壁記》和唐朝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的贊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摟》等刻石碑碣40余塊,還有珍貴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樓內藏有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醉書的《清平調》三首狂草橫軸和乾隆時期曲阜的孔繼涑摹李白筆跡刻石《送賀八歸越》詩貼,還陳列有明代祝允鳴於書的杜甫《飲中八仙歌》長卷。另外還有歷代名家編撰的李白集和文章,以及當代著名書畫家的數十幅作品。
登上今天的太白樓,俯瞰新建太白小區仿古建築群,古樸典雅,玲瓏剔透;玉帶橋南北跨越古運河,與新建居民小區連為壹體。改造後的河南岸街更是壹處靚麗的人文景觀,酒樓餐館,濟寧名吃,比比皆是。太白樓廣場彩磚鋪地,古運河畔長廊曲折,遊人絡繹不絕,老人對弈,童稚遊戲,實為人們休閑之佳地。中國特色商業街——秀水城依河而建,店鋪林立、商品薈萃、客商雲集,再現當年繁榮。夜幕降臨,更是燈火輝煌,吸引著人們流連忘返。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雨中登太白樓》詩曰:
開元陳跡去悠悠,猶有城南舊酒樓。
吳語曾呼狂太白,洛陽何必董糟丘。
龜鳧縹緲當窗出,汶泗蒼茫繞檻流。
眼底無人具賓主,任城煙雨可憐秋。
2.李白在太白樓寫的哪首詩
壹、李白在太白樓寫的——《寄東魯二稚子?。
二、附原文如下:
寄東魯二稚子
唐.李白
吳地桑葉綠, 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 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 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 飛墮酒樓前。
樓東壹株桃, 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 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 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 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 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 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 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 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 因之汶陽川。
譯文:
吳地的桑葉已經綠了,吳地的蠶兒已經蛻了三次皮。
我家遠在東魯,時值春耕,有誰在幫我耕種那龜山北面的田地呢?
看來春天的農活是趕不回去幫忙了,我現在正過著往來江上、漂泊不定的生活。
南風吹起我的思歸之心,飛落在酒樓前面。
樓東邊的那株桃樹,枝葉十分繁盛了吧。
這棵樹是我親手種下的,那時親手栽培的情形仍歷歷在目。
桃樹現在應該和樓壹樣高了,可是我還不能踏上歸途。
我那嬌美的女兒啊,小字叫平陽,手攀著花枝依靠在桃樹邊。
拿著花卻看不到我,眼淚像流淌的泉水噴湧而出。
小兒子名叫伯禽,也和姐姐並肩站著。
兩人壹起在桃樹下走動,又有誰撫摸著他們的背疼愛他們呢?
思念著他們令我心煩意亂,肝腸好像整日在油鍋裏煎熬壹般。
撕開白絹寫完我在遠方對妳們的思念之情,我便來到汶水邊。
三、創作背景:
《寄東魯二稚子》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遊覽金陵(今南京)時因思念東魯兗州(今山東濟寧)家中的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而創作的詩篇。此詩形同壹封家書,語言樸素,筆觸細膩,由眼前景,遙及寄居東魯的兒女,感情真摯,充滿關愛,抒發了濃烈而真切的兒女親情。
四、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舊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另有說法是其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或者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
李白父親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壹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3.與濟寧市有關的詩詞
與濟寧市泗水縣有關的詩詞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與濟寧市兗州區有關的詩詞有《登兗州城樓》,與濟寧市任城區有關的詩詞有《贈任城盧主簿》,與濟寧市金鄉縣有關的詩詞有《金鄉張氏園亭》。
1、《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杜甫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譯文:
我們夜裏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縱情吟唱。
雖然才華超群卻無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卻無人理解。
2、《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譯文:
離痛飲後大醉而別還有幾日,我們登臨遍附近的山池樓臺。
什麽時候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們在那裏暢飲開懷?
漾漾的秋波搖蕩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徠。
我們就如飛蓬壹樣各自飄遠,且來個淋漓痛快飲盡手中杯!
3、《登兗州城樓》 唐·杜甫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譯文:
我在來到兗州看望我父親的日子裏,初次登上城樓放眼遠眺。
飄浮的白雲連接著東海和泰山,壹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秦始皇的石碑像壹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這裏,魯恭王修的靈光殿只剩下壹片荒蕪的城池。
我從來就有懷古傷感之情,在城樓上遠眺,獨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4、《贈任城盧主簿》 唐·李白
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臨觴不能飲,矯翼思淩空。
鐘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
譯文:
海鳥感知大風的到來,飛到魯國都城東門外避風。面對杯中的酒,卻無心暢飲,揮著翅膀渴望在天空翺翔。
祭祀的鐘鼓也不能讓它開心,煙靄霜霧能與誰相***。不忍心就這樣歸去,只能以淚愧謝賢德友朋。
5、《金鄉張氏園亭》 宋·石延年
亭館連城敵謝家,四時園色鬥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東陵隱士瓜。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
縱遊會約無留事,醉待參橫月落斜。
譯文:
亭臺樓館,連綿不斷,與城相接,規模超過了東晉的謝家;園中四季如春,百花鬥妍,如雲似霞。
推開小窗,迎面是壹大片修竹,蒼翠欲滴;踱出園門,毗鄰有壹大塊瓜田,景色如畫。
禽鳥相親相近,妳呼我答;滿樹的繁花相續,香氣彌漫,清幽淡雅。
我盡情地遊賞著園中的美景,無牽無掛;喝醉了酒,等待著月亮西落,參星橫斜。
4. 雨中登太白樓>屬不屬於山東省名勝古跡的詩詞
屬於 山東濟寧 太白樓坐落在濟寧市城區古運河北岸,濟寧百貨大樓東臨。
太白樓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其居在酒樓前”,每天至此飲酒消遣,揮灑文字,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
賀蘭氏酒樓也因李白經常光顧而名聲大振,生意興隆。自唐鹹通二年(861年),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於世。
宋、金、元時期均對酒樓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樓”時,以“謫仙”寓意,依原樓樣式,移遷於南城墻上,並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後於明、清、民國間進行了數十次較大的重修。
今太白樓是1952年人民政府撥專款在舊城墻上重建的。重建後的太白樓連同臺基,***占地4000平方米,樓體為兩層,重檐歇山式樣,磚木結構,二層檐下正中懸扇形“太白樓”楷書陰刻匾額。
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詩人所書“詩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著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刻“三公畫像石”,遊廊和院內有《李白任城廳壁記》、唐代以來文人墨客的贊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樓》等碑碣60余塊。有罕見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
1987年,濟寧市在太白樓建立李白紀念館。 王陽明《李白祠二首》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至采石磯憑吊李白古跡,寫下《太白樓賦》壹篇,吊李白祠詩二首,其五言詩如下: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舊徑,蘚合失殘碑。雲雨羅文藻,溪泉系夢思。
老僧殊未解,猶自索題詩。 謫仙棲隱地,千載尚高風。
雲散九峰雨,巖飛百丈虹。寺僧傳舊事,詞客吊遺蹤。
回首蒼茫外,青山感慨中。
5.李白題太白樓的對聯是:
太白樓在中國壹***有四處,與李白最為密切的是濟寧太白樓。李白在濟寧生活二十余年,日日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征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賜還後又歸於此。
李白在太白樓上寫下了許多詩篇,但沒有為太白樓作過詩作和楹聯,至少後人是沒有聽說、看到。
明洪武年間,太白樓有過壹次搬遷,現在的太白樓已經不是原址了,上面倒是有不少後人對李白緬懷的對聯,摘錄如下:
其壹
謫仙乃已往,詩人偶爾濡毫,遂傳作千秋韻事
在我亦將來,過客側身懷古,冀保存壹線文波
作者是楊毓泗,濟寧人,清光緒甲辰(1904)科賜進士出身,翰林院侍讀。
其二
青天騎白龍,我欲因之夢吳越 、
長風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這副楹聯鑲嵌在太白樓北墻的東面,是武陵人王以敏集太白詩句的楹聯。
其三
把酒臨風,看帶郭千家,何處青山留謝眺
登高望遠,指布帆壹片,當年春水別汪倫
這幅楹聯鑲嵌在太白樓墻的東面,濟寧知州王鹿泉編撰,羅振玉篆書。
其四
蓬萊文章建安骨
青蓮居士謫仙人
此聯為采石太白樓後李白祠正廳兩側木柱上所鐫刻楹聯,亦系集李白詩句而成。
其五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借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
此聯為采石太白樓主樓壹樓兩旁抱柱上所鐫的金字楹聯,原系清代吳鼒撰,後由安徽省著名書法家葛介屏重書。
其六
有句思謫仙,爭看爐火照天地;
此山騰傲氣,豈憚鼻息吹虹霓。
此聯為太白樓二層“李白紀念堂”橫匾兩側楹聯,系趙樸初先生自撰自書。
其他還有好多,就不壹壹列舉了,感興趣可以自己搜索壹下。而李白親題太白樓的對聯確實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