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淚雨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解析出處

淚雨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解析出處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王又華《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壹起來。這兩句情感層次如下:第壹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後世借以指遊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於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問。第三層是花兒在壹旁緘默,無言以對。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壹層壹層深挖感情,並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壹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詩人從壹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壹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詩人從壹片飛花的飄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壹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壹沒有寫已經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壹切。“風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托物言誌上了。“風飄萬點”,這對於春風得意的人來說,會煞是好看,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對的是“風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於前此的“壹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壹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不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嗎?然而“壹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又怎能不“愁”?“壹片”,是指壹朵花兒上的壹個花瓣。因壹瓣花兒被風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愁,可如今,面對著的分明是“風飄萬點”的嚴酷現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飄萬點”已成現實,那尚未被風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還在吹。剩下的,又壹片、壹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眼。”“經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且”,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眼睜睜地看著枝頭殘花壹片、壹片地被風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又是什麽滋味呢?於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唇。”吃酒為了消愁。壹片花飛已愁;風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入唇”啊!遊人吟詠名家詠花詩,是各自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古人的佳句的:吟詠「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的人,是從暮春落花的角度去領略詩句的。吟詠「壹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人,是從花謝花飛,使人傷感的角度去領略詩句的。吟詠「繁花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的人,是從老枝上花落,新枝上花蕊再開的新陳代謝法則去領略詩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