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九華記[1] [清] 施閏章 昔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女兒、荊山,[2],以為此外無奇秀,及見九華,始自悔其失言。
是說也,嘗竊疑之[3]。而李太白以山有蓮花峰[4],改九子為九華。
予舟過江上。望數峰空翠可數[5],約略如八九仙人雲[6]。
其山,外峻中夷[7]。由青陽西南行[8],則峰攢岫復[9],環奇百出[10];而入其中,則曠以隱[11]。
由山麓褰裳[12],則寒泉數十百道,噴激沙石,碎玉哀弦[13];而入其中,則奧以靜[14]。蓋巖壑盤旋,白雲蓊郁[15],道士之所族處者[16],是為化城[17]。
壹峰屹然[18],四山雲合,若群龍之攫明珠者[19],是為金地藏塔[20]。循檐送目[21],虛白之氣[22],遠接江海。
而四方數千裏來禮塔者,踵接角崩[23],叫號動山谷[24],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湯火之求救援。道士爭緣為市[25],幾以山為壟斷矣[26],寧復知有雲壑乎[27]? 於是擇其可遊者,曰東巖[28]。
其上有堆雲洞、師子石[29],僧屋數間,刻王文成手書[30]。文成聚徒講學,遊憩於斯[31],有《東巖燕坐詩》[32]。
今求其講堂,無復知者。天柱峰最高[33],俯視化城為壹盂[34]。
絕壁矗立,亂山無數,所謂“九十九峰”者[35]。迷離莫辨[36],如海潮湧起,作層波巨浪。
青則結綠[37],紫則珊瑚,夕陽倒蒸[38],意眩目奪。蓋至此而九華之勝乃具。
惜非閑人,不得坐臥十日,招太白、夢得輩於雲霧間相***語耳。 遊以甲午歲十月[39],從之者查子素先[40],徐子道林。
註釋 [1]九華:九華山,在今安徽青陽西南,舊名九子山,唐朝詩人李白改為九華山。 [2]“昔劉”四句:“劉夢得”,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
終南、太華、女兒、荊山都是山的名字。劉禹錫《九華山》序說:“九華山在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貴池)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采奇異。
昔予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兒、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悼《後悔》前言之容易(輕率)也。
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3]是說:指劉禹錫的上述說法。
[4]“而李”二句:“李太白”,即唐代詩人李白。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說:“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
按圖史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以”,因為。“蓮花峰”,山峰名,因山峰層疊,聳立雲際,石瓣嵌空如蓮花而得名。
[5]空翠:形容山峰高聳青翠。前“數”為量詞,後“數”為動詞。
[6]“約略”句:意謂山峰形狀大略像八九個仙女。言外是說,原名“九子”比李白改稱“九華”要恰當。
雲:助詞,等等,之類。 [7]外峻中夷:外觀山形峻峭,山中土地平坦。
[8]青陽:即今安徽青陽。 [9]峰攢岫復:峰巒聚集繁復。
“岫(xiù)”,山。 [10]環奇百出:謂沿路環繞許多奇峰,紛紛出現。
[11]曠以隱:寬廣而隱蔽。“以”,而。
[12]褰(qiān)裳:撩起衣裳,涉水而行。 [13]碎玉哀弦:形容山泉飛濺雪白如玉的水珠,發出哀傷如弦樂的聲音。
[14]奧(yù):幽深。 [15]蓊(wěng)郁:形容草木茂盛。
[16]道士:這裏指和尚。族處:聚結居住。
[17]化城:指化城寺,在九華山西南部。東晉安帝隆安五年(401)始創,唐德宗建中初年(780)賜額“化城”,明宣德十年(1435)重建。
[18]屹然:山峰高聳的樣子。 [19]攫(jué):抓取。
[20]金地藏塔:在化城寺西,神光嶺山麓。相傳唐肅宗至德年間(公元756—758)新羅國王子金地藏(又名金喬覺)航海來中國,到九華山聚徒講學,至99歲坐化。
他的信徒用三年時間修建了這座塔,保存他的遺體。 [21]循檐送目:沿著房檐縱目眺望。
[22]虛白之氣:澄澈明朗的吉祥之氣,指金地藏塔所煥發的瑞氣。 [23]踵接:形容燒香敬神的人很多。
角崩:形容禮拜的人以額觸地。 [24]叫號:大聲哭叫。
[25]爭緣為市:爭著向禮拜者化緣募捐,成了市場。 [26]幾以山為壟斷:意謂化緣的和尚們幾乎把九華山當成獨占謀利的地方了。
[27]雲壑(hè):這裏比喻清高幽雅的情操。 [28]東巖:又名晏坐巖、舍身崖,在化城寺東。
山巖虛敞似屋,據說金地藏最先住在這裏。 [29]堆雲洞:洞穴名,在東巖頂上。
師子石:即飛雲石,在東巖頂上。“師”,同“獅”。
[30]王文成:即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文成”是他的謚號。
手書:親筆字。 [31]斯:此。
[32]燕坐:閑坐。 [33]天柱峰:在九華山東部,山峰聳拔千仞,如柱直插雲天,為九華山東部第壹高峰。
[34]盂(yú):壹種盛液體的器皿。 [35]九十九峰:九華山周回二百余裏,有山峰幾百座,比較有名的有數十座,所謂“九十九峰”是壹個大概的說法,並非確數。
[36]迷離:模糊不清。 [37]結綠:寶玉名。
[38]倒蒸:形容夕陽余熱蒸發水氣上升。 [39]以:相當於“在”。
甲午歲十月:清順治十壹年十月,即公元1654年10月。 [40]從:隨從。
查素先、徐道林:都是從遊者,其人未詳。 作者及題解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號愚山,又號蠖齋,江南宣城(今屬安徽)人。
順治六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康熙時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侍講,參與纂修《明史》。
康熙二十二年轉侍讀,不久病卒。他以詩文著稱。
其文古樸清雅,其詩則與宋琬齊。
2. 遊盤山記譯文盤山外表是巖石而內含泥土。
外表是巖石,所以陡峭的石壁高高直立,遠遠望去如刀槍林立,有熊虎的氣勢。內含泥土,所以樹木繁茂,從石縫中長出的松樹靠著高峻山壁盤旋而上,好像在與石壁爭怒。
松樹的樹幹因被霜雪所壓,不能向上伸展,便向旁邊伸展,往往有十余丈遠。 那山高古幽奇,沒有什麽景觀不具備,說說它最好的幾樣吧:進山時的盤泉,其次懸空石,最高處的盤頂。
沿著盤泉走進山中,泉水在這裏匯聚成壹個水潭(潭水清澈),潭底都是白色的石頭,鋪滿了金色的沙子,水中有幾條小魚遊動,魚鰭魚尾都清晰可見。偶爾會有落花,影子直達潭底,壹會兒又隨水波亂了。
我們這些遊人見了十分高興,脫去衣服,稍微用腳觸碰水面,便大叫痛快,都跳下水去,水深齊胸,我們逆流而上,繞過三四塊大石,水聲漸漸大起來,我們都聽不見彼此說話。有人拿梨李投入水中,那些梨李只是在水中回環盤旋,上下浮沈而已。
懸空石是幾座山峰,其中壹座深色的山峰拔地而起,峰頂有壹塊大石懸空而立,很像壹個性情中人。旁邊有壹亭背靠山壁下臨深澗,澗水聲向上,與風中松濤相和。
亭旁是上方精舍,是盤山風景絕佳的地方。 盤山山頂形狀人像剛出土的幼筍,又尖又圓。
上面叫諸波,每當日光斜射,盤山的影子仿佛直投到塞外,每當風吹過,雲霧翻騰,如同大海。在上面不能停留太久,就往下走,有壹段迂回而偏僻,並且沒有石級的路,叫天門開。
從大石頂端找到壹條路,才巴掌寬,山石擋著右臂,左腳懸空,途中有好幾塊石頭擋路,我們事先與當向導的僧人約定,遇到絕險處,就要大笑示意,所以每當聽到前面傳來大笑,我們都膽戰心驚。手攀著荊棘,反復試探,才過了這段路。
前面見到兩座山巖對峙,仿佛是太古以來的風雲霧嵐,將山壁染成翠綠。再往下有壹塊平整的大石,十分寬大,可以擺幾桌酒席,我們手扶松樹向下看,驚魂甫定,才大笑世上不敢冒生命危險的人,怎能探得如此奇景呢? 對面有壹個山洞嵌在絕壁上,不太寬,壹個僧人攀緣而上,如獼猴壹般。
我不去,對向導僧說:“上山險在山脊,盤曲而上仍可以到達,下山眼睛都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太危險了,怎麽辦呢?”向導僧指著壹處凸起的地方說:“那裏有壹條小路,只是陡峭並且很滑,不能立足,走這條路雖然險,卻可以到達山脊,繞過去就到下山的大道了。”僧人光著腳,像蛇壹樣矯捷地攀緣,再從上放下布,讓下面的人攀布而上,又叫壹個健壯的人從下面用手托住我的腳,腹部緊貼石壁,石壁很滑而且向外突出,爬到壹半,身體有些僵硬,過了壹會兒方才擡腿,下面的人努力用手推我,這才到了山脊。
到了山脊才彼此用手指點,咋舌不已,互相慶賀,互相提醒。山峰名字不很雅,這裏不記,那洞壑最初沒有名,最近才命名,叫石雨洞,叫慧石亭,石雨洞在下方,沿著澗水聲可以找到它,再往上大約百步,有許多石頭,纖瘦豐妍各不相同,姿態生動好像會說話。
這些石頭下方正對著山澗,松樹的枝葉遮蔽它們,就像亭子,睡覺可用來倚靠,坐著可以(把它)當草地(席子),清閑時可以(把它)當夥伴,所以把它命名為慧石亭。山澗泉流蜿蜒曲折,如同蛇行,盡頭便是紅龍池。
那洞渾然天成可以建庵,是瑞雲庵的前洞,再往下就到中盤的後嶺了。那山勢幽深秀美而寺院荒廢的地方,就叫九華頂,我們沒有去。
廟宇多,也不再壹壹記錄。只去參拜了幾個:千像,中盤,上方,塔院。
登山的那壹天是七月初壹,同遊的人有十個,是蘇潛夫、小修、僧人死心、寶方、寂子等人。
3. 求壹篇《九華山遊記》要求壹中學生的水平寫昨天下午,我和爸媽還有小舅壹起去九華山,我本來是很高興的,因為在家裏悶了很久,都快要發黴了。
坐了四個小時的車後,我們終於到了九華山。剛上山的時候,我真的是很害怕,山路真是九曲十八彎,山還很陡,很高。
我這人天生就恐高,我坐在車子上,看著山下,真的是感到暈眩。 好不容易了住處,終於可以休息了。
我坐車最多只能坐3個小時,如果超過3個小時,我壹定會很不舒服,這次雖然坐了4個小時,但中途還換了個車子,所以,感覺要好很多。我們住在九華山武警招待所,環境還不錯,還是免費的。
呵呵~~真的很佩服我爸爸,他到哪都認識人,出門在外根本不用我和媽媽費心,哈哈~~有這樣的爸爸,真是幸福~~今天早上,我們起得很早,6點半就已經到地藏王菩薩的廟前了。導遊小姐很漂亮,也很好,壹進廟,她就和我們說怎麽燒香,怎麽磕頭。
我什麽也不懂,完全跟著媽媽做,我看見媽媽在彌勒佛前磕頭,我就跟著磕,結果壹口氣磕了50多個,感覺我的腿已經不聽使喚了,兩條腿好酸阿~~我現在才知道原來磕頭也不是壹件容易事,難怪當年的小燕子要做“跪得容易”了。其實,我不怕爬山,可是上九華山真的有很多規矩,比如說到肉身殿有壹條99級臺階的路。
導遊千叮萬囑,叫我們上的時候不要停也不要回頭。我本來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結果,我在上99級臺階的時候,我的腿都開始打顫。
可是我不敢停,壹方面是導遊的話讓我確實有所忌諱,另壹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我害怕我壹停就會向後倒,那就完了。至於回頭,我就更不敢了,因為我知道我回頭看走過的路壹定會暈的。
看來求神拜佛真不是件容易事啊~~看完肉身殿之後,我就已經是沒有力氣了,好累啊~~小舅勸我們去天臺看看,說那裏的景色很好,我壹開始是贊同的,畢竟有“不到天臺等於零”的說法嘛~~可是當導遊告訴我,上天臺雖然有索道,但還要上862級臺階,並且和那個99級的壹樣是不能停也不能回頭的。 就是這樣壹句話讓我堅決反對上天臺,我才不管什麽零不零的問題呢~~我實在是沒有力氣了。
突然感覺自己很沒用,不就是爬山嘛,居然可以累成這樣。呵呵~~爸爸說“就妳這樣妳還想爬黃山阿?簡直是開玩笑~~”真的,我早上回來的時候簡直處於半休克狀態,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壹早上都很狼狽,簡直是“磕頭磕到腿軟,進香進到手軟”。
回來的時候就更慘了,我感到壹陣陣的惡心,眼花。
唉!這壹次去九華山還有很多的事情,不說了。
好累。就這樣吧~~像流水帳壹樣的文章~~唉。
4. 描寫九華山的詩句1、九華山下***追遊宋韓淲 《臨江仙·難老壹杯春酒美》2、九華山唐劉禹錫 《九華山歌》3、九華山唐劉禹錫 《九華山歌》4、三年未到九華山唐封敖 《題西隱寺》5、九華山下詔來征唐費冠卿 《蒙召拜拾遺書情二首》6、又聞九華山唐孟遲 《發蕙風館遇陰不見九華山有作》7、憶聞九華山唐譚銖 《題九華山》8、卻是九華山有意唐羅隱 《別池陽所居》9、青溪煙雨九華山唐羅隱 《送人歸湘中兼寄舊知》10、九華山色在西南唐李昭象 《寄尉遲侍禦(壹作郎)》11、高卻九華山唐杜荀鶴 《經九華費征君墓》12、寫得九華山唐杜荀鶴 《送青陽李明府》13、九華山叟驚凡骨唐杜荀鶴 《依韻次(壹作酬)同年張曙先輩見寄之什》14、九華山叟心相許唐杜荀鶴 《贈溧水(壹作漣水)崔少府》15、且須容到九華山唐杜荀鶴 《恩門致書遠及山居因獻之》16、九華山色真堪愛唐杜荀鶴 《醉書僧壁》17、九華山色高千尺唐王希羽 《贈杜荀鶴》18、死戀九華山唐劉昭禹 《經費冠卿舊隱》19、九華山色昏宋文天祥 《池州》20、不言知是九華山宋晁補之 《過銅陵南望壹山高出雲上奇秀可駭余未嘗至江》21、九華山側雙峰下宋陳造 《口號十首呈程殿撰》22、九華山翠外宋方嶽 《陳帳管尊公挽詩》23、九華山下月微明宋韓元吉 《夜宿青陽旅舍起觀林端積雪半消疑山礬盛開》24、九華山色梅根渡宋姜夔 《送項平甫倅池陽》25、君家九華山宋劉宰 《贈九華程兄》26、到今獨記九華山宋樓鑰 《送人之官池州》27、九華山色倚晴眸宋王鞏 《蕭相樓》28、雲外九華山宋王阮 《宿五步港壹首》29、今年九華山宋王阮 《用太白韻贈報恩南老壹首》30、上人來自九華山宋王禹偁 《酬處才上人》31、九華山下試題輿宋項安世 《五月七日乞池州添倅得請》32、同看九華山宋徐照 《送陳池州十二韻》33、九華山下祝公子宋趙汝績 《墨歌》34、觀風遍踏九華山宋周必大 《送韓希道移漕江東》35、認來多是九華山明李延興 《送白楊長老》36、照潭遙望九華山元錢惟善 《送賈元英之照潭》37、喚作九華山明張簡 《和鐵厓小臨海》38、喚作九華山明張簡 《和楊鐵厓小臨海四首(重見七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