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關於雁蕩山的詩句 1. 徐霞客的雁蕩山遊記
太多了 貼不下 /gudian/xuxiake/ 1、《雁蕩山遊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蕩山。
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蕩"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蕩山。
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蕩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巖,太龍湫為雁蕩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蕩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遊覽北雁宕山壹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巖、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巖、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
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臺山,初十日抵黃巖。日已西,出南門三十裏,宿於八嶴aò。
十壹日 二十裏,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
又二十裏,飯大荊驛。南涉壹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巖,但不甚肖。
五裏,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壹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
自章樓二裏,山半得石梁洞。洞門東向,門口壹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
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
由右麓逾謝公嶺,渡壹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壹轉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
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
如此裏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
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
則窅yǎo深遠然平臺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
南過響巖,五裏,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
山谷五裏,至靈巖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壹寰界。
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
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
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壹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
自頂貫入洞底,垂下壹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註石盆。此嶂右第壹奇也。
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
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
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
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巖。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
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
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壹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壹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壹奇也。
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巖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
此又靈巖之外觀也。 十三日 出山門,循麓而右,壹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
高而展者,為板嶂巖。巖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
更前,重巖之上,壹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巖。巖側則馬鞍嶺橫亙於前。
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巖十余裏,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
剪刀之北,重巖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巖窮矣。
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巖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
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
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裏,趨白雲庵。人空庵圮,壹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
再入壹裏,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臥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
余見四山雲雨淒淒、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
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壹杖,躋攀深草中,壹步壹喘,數裏,始歷高巔。
四望白雲,迷漫壹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壹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
然海中玉環壹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壹。
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巖。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
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壹峰,尚須越三尖。
余從之,及越壹尖,路已絕;再越壹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誌》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
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
2. 關於雁蕩山的詩句
《雨中宿靈峰寺》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雁蕩山中逢晚雨,靈峰寺裏借繩床。
只應護得綸巾角,還費高僧壹炷香。
《大龍湫》
年代: 宋 作者: 樓鑰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
龍湫壹派天下無,萬口贊揚同壹舌。
行行路入兩山間,踏碎苔痕屐將折。
山窮路斷腳力盡,始見銀河落雙闕。
矩羅宴坐看不厭,騷人弄詞困搜抉。
謝公千載有遺恨,李杜復生吟不徹。
我遊石門稱勝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壹來氣象大不侔,石屏倚天驚鬼設。
飛泉直自天際來,來處益高聲益烈。
從他倒瀉三峽流,到此誰能定優劣。
雁山佳趣得要領,壹日盡遊神惡褻。
驪龍高臥喚不應,自媿筆端無電掣。
輪囷蕭索湍不怒,非霧非煙亦非雪。
我聞凍雨初霽時,噴擊生風散空闊。
更期雨後再來看,凈洗壹生煩惱熱。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溫州》
年代: 宋 作者: 袁說友
久同朝跡又同年,更送旌麾過海邊。
多士向來親戴席,斯民今幸得蘇天。
潛心閣上書千卷,雁蕩山中草壹川。
小待公余尋舊跡,便歸玉筍聽鳴鞭。
《賦介軒半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周耕雲
近謀吟屋傍潯溪,雁蕩山深雲未歸。
怕惱春光花種少,愛延月色竹栽稀。
寶藏書冊教兒讀,土視功名與世違。
不是詩人相過處,晝長應是掩柴扉。
3. 有關雁蕩山的詩句
《題雁蕩山》
年代: 宋 作者: 範宗尹
壹徑入幽,隨山幾縈盤。雲樹深蓊蔚,石溪響潺湲。
我來春色晚,山花亦何繁。好鳥不知名,向人自關關。
遺我發興新,探討忘疲艱。龍湫信奇絕,飛泉落雲間。
快瀉萬斛珠,濺沫霜雪寒。尊者所經行,草木不可芟。
敢將塵土足,濯此清泠灣。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環。
高堂極虛明,可寄須臾閑。此行端為山,山窮我當還。
明朝驅車去,依然隨塵寰。勝處未易忘,神遊清夜闌。
《送信南歸雁蕩山》
年代: 宋 作者: 釋希晝
千峰鄰積水,秋勢遠相依。路在深雲裏,人思絕頂歸。
長天來月正,危木度猿稀。誰得同無念,寥寥此掩扉。
4. 描寫雁蕩山的詩句(名句)
斤竹澗
南北朝· 謝靈運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復,乘流玩回轉。
蘋萍泛溶深,菇蒲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攀樹摘葉卷。
想見山中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情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壹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間。
浮名奪我林泉趣,不及山僧壹昧閑。
凈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凈名卻見老維摩,道眼相逢語不多。
待我衣冠掛神武,杖藜來此老巖阿。
題靈峰寺三絕
南宋·王十朋
(壹)
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閑。
雁山新入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應笑玉簫峰下客,馬蹄長踐利名人。
(三)
三宿靈峰不為禪,茶甌隨分結僧緣。
明朝杖屐丹邱去,帶得煙霞過海船。
5. 關於雁蕩山的詩詞
遊南雁蕩
路應
雁蕩峯高豈易梯,筇鞋極處與天齊。
蟾宮隱隱步將到,日駕亭亭手可提。
織女支機堪索石,仙翁花雨不沾泥。
詩懷到此清如許,欲向銀河蘸筆題。
遊鴈蕩
錢元
東風驛路馬蹄香,曉起行春到夕陽。
三月鶯啼花柳寺,幾家人住水雲鄉。
名山不用問樵字,清世何須憂廟廊。
且脫綸巾隨洞客,紫簫吹月夜天涼。
遊南雁蕩
錢弘儇
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來看似故知。
好鳥隔林歌侑酒,飛花繞筆索題詩。
雲霞眼底原無物,丘壑胸中似有奇。
蘿月松風清似水,何妨遊衍詠歸遲。
遊南雁蕩詩
陳德誠
雁山遙與白雲連,六十奇峯半倚天。
金鼎雨花猿聽偈,石門迎月鶴參禪。
戲龍高躍青霄上,羣鳳齊飛赤日邊。
詩思憑空吟不了,那堪夙駕入星躔。
送韓存思誠出守永嘉並寄同年周恭叔
趙鼎臣
雁蕩山前萬壑趨,故人新剖左魚符。
眼中風物皆詩句,到處溪山是畫圖。
柑子剩量金尺寸,荔支遠致玉肌膚。
謝公巖畔因行樂,借問周郎好在無。
6. 關於雁蕩山的古詩
1,《題雁蕩山》宋代 範宗尹
壹徑入幽,隨山幾縈盤。雲樹深蓊蔚,石溪響潺湲。
譯文:壹條小路通向山林深處,隨著山道回轉險峻。茂密的樹木在山林深處,溪水緩緩的流淌撞擊石頭發出聲響。
2,《過北雁蕩山下》宋代 林景熙
驛路入芙蓉,秋高見早鴻。蕩雲飛作雨,海日射成虹。
譯文:這個管道進去芙蓉花群,秋高氣爽,鴻雁早早的在空中飛翔。飛過雲層像雨水壹樣流暢,海面上的太陽形成了彩虹。
3,《遊雁蕩山八首·大龍湫瀑布》宋代 徐照
飛下數千盡,全然無定形。電橫天日射,龍出石雲腥。
譯文:飛流直下數千尺長,全部沒有固定的形狀。像閃電從天上射下來,又像長龍遊過,石頭都有腥味了。
4,《入雁蕩山》宋代 李光
夢想清遊覺又非,十年雲水與心違。名山今屬分符客,不羨淩空振錫飛。
譯文:像實現自己夢想可是事與願違,十年的遊山玩水與自己內心相違背。雁蕩山現如今屬於每個遊客,不羨慕可以騰空高飛。
5,《遊雁蕩山 靈峰》宋代 徐照
我來無壹語,閑認昔遊蹤。誰種路傍樹,卻遮山上峰。
譯文:我來到這裏被景色所吸引,竟無法用語言表達這裏的美景,抽出空想認出我以前來過的蹤跡。誰在路旁種了那麽多的樹木,竟然遮蔽住了山峰。
7. 關於雁蕩山的詩
《遊雁蕩山八首·寶冠寺》
年代: 宋 作者: 徐照
寺基低且狹,半被石巖分。
水響常如雨,林寒忽聚雲。
空房人暫宿,半夜雁初聞。
此處能通蕩,僧家卻不雲。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
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臺落手中。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
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後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題雁蕩山》
年代: 宋 作者: 範宗尹
壹徑入幽,隨山幾縈盤。
雲樹深蓊蔚,石溪響潺湲。
我來春色晚,山花亦何繁。
好鳥不知名,向人自關關。
遺我發興新,探討忘疲艱。
龍湫信奇絕,飛泉落雲間。
快瀉萬斛珠,濺沫霜雪寒。
尊者所經行,草木不可芟。
敢將塵土足,濯此清泠灣。
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環。
高堂極虛明,可寄須臾閑。
此行端為山,山窮我當還。
明朝驅車去,依然隨塵寰。
勝處未易忘,神遊清夜闌。
《送信南歸雁蕩山》
年代: 宋 作者: 釋希晝
千峰鄰積水,秋勢遠相依。
路在深雲裏,人思絕頂歸。
長天來月正,危木度猿稀。
誰得同無念,寥寥此掩扉。
8. 徐霞客《遊雁蕩山記》內容
癸亥仲秋望前壹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跡多榛蕪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則前此目見者所未有也。鮑甥孔巡曰:“盍記之?”余曰:“茲山不可記也。”
永、柳諸山,乃荒陬中壹丘壹壑;子厚謫居,幽尋以送日月,故曲盡其形容。若茲山,則浙東西山海所蟠結,幽奇險峭,殊形詭狀者,實大且多;欲雕繪而求其肖似,則山容壁色,乃號為名山者之所同,無以別其為茲山之巖壑也;而余之獨得於茲山者則有二焉:
前此所見,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攝山,臨安之飛來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鑿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鐫名字及其詩辭,如瘡痏蹶然而入人目,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於今。蓋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處避遠,富貴有力者無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構架鳩工以自標揭,所以終不辱於愚僧俗士之剝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遊者欣然而樂;而茲山巖深壁削,仰而觀俯而視者,嚴恭靜正之心不覺其自動。蓋至此則萬感絕,百慮冥,而吾之本心乃與天地之精神壹相接焉。
察於此二者,則修士守身涉世之學,聖賢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見矣。
試譯如下:
癸亥年中秋節前壹日,去遊雁蕩山,遊玩了兩天才回來。山中的古跡大多已荒蕪,被叢生的草木掩蓋不能探尋訪遊了。而雁蕩山的山峰姿態、峭壁風光與我從前去過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鮑孔巡說:“何不寫篇遊記?。”我答到:“此山不可記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過是荒蕪地方的小山溝,柳宗元貶官居永、柳,以尋幽探勝來打發日子,所以才用盡篇章辭藻來形容。而雁蕩山則盤曲在浙江東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險怪,奇形怪狀的山峰,不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詞句來形容雁蕩,則只能將雁蕩風光形容得與其他名山相類,而不能將它的獨特之處顯現出來。而我以為雁蕩的獨有之處有兩點。
以前所見過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棲霞山,杭州的飛來峰,它們的山峰崖洞並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歡在山上雕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愛在上面鐫刻自己的名字和詩詞,這些被雕鑿鐫刻的山如同長了傷疤壹樣慘不忍睹。而雁蕩山獨能保持山的原貌。這是因為雁蕩山壁立千仞,不可輕易攀援,又處在僻遠的地方,富貴及有權勢者壹般沒有特殊的原因不會來此,即便來了,也不會久留,花費時間財力來表明自己“到此壹遊”,這就是雁蕩山始終沒有被愚僧俗士剝落斧鑿所汙辱的原因。
秀麗明媚的山川,能使遊者欣然而樂。但雁蕩山巖深壁削,時需仰觀,時需俯視。俯仰之間,肅穆端靜的感覺不由而生。壹旦如此,人世各種雜念和憂慮就會消失,而本心開始與天地之精神相連接。
知曉了這兩點,那麽高潔之士守身處世的學問,聖人賢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