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諶姓名人

諶姓名人

諶姓的歷史名人 (公元1213~1298年),壹作諶佑,字自求,號桂舟,又號服耕子;南豐(今屬江西)人。著名南宋時期文學家。諶v以詩文名世,與劉鍛號“南豐之彥”,布衣終身。終年八十六歲。著有《三傳朝宗》、《史漢韻紀》、《古書合轍》、《桂舟雜著》、《自知集》、《桂舟歌詠》,均佚。《隱居通議》第八卷摘其詩句,稱其記序最佳,論詩入妙品,“筆力高峻,有史漢文氣……古體樂府俱善,尤精律體,自出機軸,掃空凡馬”。《全宋詩》第三三五○卷錄有其詩句。文收入《全宋文》第八○六三卷。

諶姓的當代名人 諶容諶容(1936~)當代女作家,漢族。原名諶德容。原籍重慶巫山,生於湖北漢口。1957年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編輯和翻譯。後當過中學俄語教員。曾三次到農村體驗生活和勞動。任作協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諶容1964年開始創作,1980年因發表中篇小說《人到中年》而蜚聲中外,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壹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壹等獎,由她改編的同名電影曾先後獲金雞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百花獎。她的作品曾多次獲獎。出版有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小說集《永遠是春天》、《贊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諶容小說選》、《諶容中篇小說集》,以及《諶容集》等。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她還發表過壹些散文。諶容善於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開掘出重大的社會主題,追求小說的詩意美和藝術表現的新穎獨到,格調清新明麗、委婉細膩、樸實深沈。諶龍湖北荊州人,中國羽毛球隊主力隊員。2000年進入廈門隊,2006年6月9日進入國家隊二隊;2007年世界青年錦標賽,獲得男單冠軍。他以優異的表現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2011年10月23日,在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丹麥公開賽男單決賽中,發揮出色以2比0戰勝李宗偉,連續兩站決賽擊敗馬來西亞人問鼎男單冠軍,這也是他連續第三站奪取超級賽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單季軍,同年獲得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男單冠軍[1]。2013年蘇迪曼杯團體世界冠軍主力成員[2]。2014年9月1日,在哥本哈根世錦賽決賽上以穩定的發揮與較好的心理素質,擊敗頭號種子李宗偉,獲得職業生涯第壹個單項世界冠軍[3]。2015年8月16日,在雅加達世錦賽男單決賽中再次戰勝李宗偉,成功衛冕。2015年中國十佳運動員。 諶繼剛(1961~)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漢族。當代楹聯家, *** 黨員。曾先後任職於青海省達日縣司法局、 *** 達日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江蘇省連雲港市公安局。自1983年開始,先後在《雜文報》、《詩刊》、《芳草文學》、《萌芽》、《新華日報》以及地方各類報刊和網絡文學專業站發表格律作品、現代文學作品等約幾十萬字,中篇小說《放蕩的漁村》曾風靡網絡;多次參加國內楹聯大賽並獲獎。《中國作家搖籃》網站創始人,現為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詩詞、書法、楹聯方向);淮海工學院客座教授;江蘇省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百度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

“諶”念什麽,該姓有什麽名人麽? 諶shèn 基本字義 1. 姓。 諶姓的淵源有以下三種: 1)源於尹祁氏,出自上古蕘帝的第三子大節之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文獻《荊州諶氏祖譜》載:“諶氏為蕘之後,封大節於洛陽,始有諶氏。” 蕘,傳說中的“五帝”之壹。是賢明的上古帝王,他沒有將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大節就是蕘的三子其後裔子孫載西周末期亦稱大節。大節載周平王姬宜臼執政期間(前770――前720年)為洛陽令,率軍興晉伐戎,恢復周王朝有功,再周平王遷都成周後,被賜與成周之東的諶地即礁陽(今洛陽),為礁陽令,遂以封邑為姓氏,稱諶氏。始有諶氏壹族,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八十七代,人丁甚是興旺! 2)源於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地名稱為姓氏。據文獻《巫邑諶氏祖譜》載:諶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後裔,祖宗原地成周(今河南洛陽)至周幽王姬宮涅第十四子封於“諶”,因征伐失國,子孫以國為姓。 3)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裨諶,屬於以祖先名字為姓氏。清代學者張澍在所著的《姓氏尋源》裏記載:“諶氏,宜出鄭國時期的復姓裨諶氏.......五裏族盛,析居本邑凡十余處外,徙近而鄰邑,遠而湘黔,皆根本五裏。”裨諶,是鄭國鄭簡公在位期間的大夫,博學多謀,大力協助國相公孫僑(子產)處理國政。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諶氏。 遷徙分布 暫無! 歷史名人 諶少波:七.七”事變爆發後,國軍32軍中將參謀長,隨部隊開赴華北、華東壹帶與日軍作戰,後因病癱瘓離部隊返鄉治疾。 諶安明:全國蝴蝶大王。

諶姓的諶氏始祖 諶念壹:號茂輝,父諶經濟。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生於江西南昌,為大節第五十二世孫。於宋德v二年(公元1276年)應拜軍前指揮使,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師進汀州(今福建長汀),文天祥率軍至汀州,在汀州府組織抗元。次年正月,元將阿剌罕率兵攻入汀州,文天祥抵抗不利,移師漳州。時年十八歲的諶念壹率壹小隊人馬“越汀由寧化向北而奔至下覺裏”(下覺縣夏坊鄉),“見風淳俗厚,乃蔔宅而居焉。”厚與鄒氏婚,育有七子二女,子榮宗、榮祖、榮泰、榮賜、榮仕、榮富、榮貴。榮泰、榮祖、榮賜居江西寧都和石城,寧富居福建永定,榮仕、榮貴居福建寧化。諶念壹享年九十壹遂,葬明溪夏坊坊頭村。諶進佛:字好耕,福建諶氏始祖諶念壹的第十壹世孫。從福建明溪楓溪鄧家坪遷居建寧冊源排。第十六世孫富吉與叔叔華桂於清乾隆十五年契買建寧縣西鄉富田堡排背中茶窯下鄧姓房屋及油茶山並食茶山岡。清乾隆十七年契買董姓屋基及寮場。是為福建省建寧縣裏心鎮花排諶氏始祖。諶守印:湖北省黃陂諶守印遷居河北省曲州縣城南遊河村,妣余氏,生五子:承樹,承林,承相,承楊,承模。是為河北曲州諶氏始祖。諶盛喜:字慶吾,福建諶氏念壹公七子榮貴公第十三世孫明朝崇正己卯年生,清康熙葵酉年歿。從福建明溪楓溪鄉鄧家坪遷居石城東坑。娶黃氏,生二子:榮石,榮佛保。是為江西石城東坑諶氏始祖。諶進橋:福建諶氏念壹公七子榮貴第十壹世孫,從明溪楓溪鄉鄧家坪遷居江西寧都沙灘。是為江西寧都沙灘諶氏諶氏始祖。諶祖福:字堯賡,福建諶氏念壹公的七子榮貴公房第十九世孫,乾隆葵卯年四月初壹日寅時生,從江西寧都廖地(湛田)遷居福建漳州,娶鄭氏,葬在漳州府南門外坐東向西。生壹子:正甫。繼子:正登。是為福建漳州諶氏始祖。諶仰西:祖輩系在贛榆墩尚鎮盧河村,壹世祖名佚,二世祖仰西,三世祖名帶,四世祖國玉、國璽,五世祖文吉,六世祖秉裕,七世祖廣寧、廣堯、廣余、廣林,八世祖永元,九世祖兆棟,十世祖淳修,十壹世祖士,十二世祖繼,以下為字輩為庭耀賢熙。支系出江西,被洪軍趕散,於金陵諶氏是壹起從江西遷出,壹世祖不知何名,是串館的先生,先居海洲新安鎮(今江蘇連雲港灌南城)。壹種說法到連雲港是四支從江西來此,壹說七支。是為連雲港地區諶氏始祖。諶上達:字嗣超,湖北黃陂人,遷居武昌。是為湖北武昌諶氏始祖。諶正詩:字集先,江西寧都湛田鄉廖地的諶氏念壹公七子後裔,即二十世祖,1808年6月25日生,娶揭氏,遷居廣東。是為廣東念壹公房諶氏始祖。諶上文:字魁之,湖北黃陂人,由磨倪墩遷居河南固始方集鄉冷水店,妣王氏,生二子:友道和德道。是為河南固始方集鄉冷水店諶氏始祖。諶上眷:字季龍,湖北黃陂人,由磨倪墩遷居湖北黃安河口。是為湖北黃安河口諶氏始祖。諶進全:福建明溪夏坊鄉念壹第七子榮貴的第十壹世孫,從明溪楓溪鄉鄧家坪遷居寧化中沙鄉何屋,諶進全葬在何屋四寶燕子付梁形,娶黃氏,生二子:茂須和茂青。是為福建寧化中沙諶氏始祖。諶正青:字集高,江西寧都湛田鄉廖地的諶氏念壹公七子後裔即二十世祖,生於1812年9月8日,他與正詩是兩兄弟,遷居寧化。是為福建寧化曹坊鄉諶氏始祖。諶遠誌:湖北黃陂人,經商至雲南騰越。是為雲南騰越諶氏始祖。諶允昌:湖北黃陂第十三世祖,遷居河南朱家店,妣李氏,生二子,長守學,次守問。是為河南朱家店諶氏始祖。諶忠和:江西全南人,遷居廣東南雄。是為廣東南雄諶氏始祖。諶晨雯:江西全南人,遷居廣東英德。是為廣東英德諶氏始祖。諶才國:湖北黃陂人,遷居河南信陽駱駝店。是為河南信陽駱駝店諶氏始祖。諶章貴:湖北黃陂人,遷居河南息城關,妣周氏,生三子:宗亮,宗泉,宗玉。是為河南息城關諶氏始祖。諶有璜:湖北......>>

中國有幾個人叫諶(chen 第二聲)夢媛? 我估計只有壹個諶夢媛。本身這個姓就是很不常見的壹個姓。釘知道我們縣(福建生永定縣)有壹個村也是這個姓,我有壹個同學就是那裏的人。

諶姓名人我知道的只有壹個,作家諶容。

我也姓chen,不過是耳東陳。

諶容的家族成員 大兒子 梁左著名編劇、相聲作家。(2001年去世)。二兒子 梁天著名喜劇演員。女兒 梁歡著名編劇,英達的現任妻子。

眭姓的姓氏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白狄古肥子國君主隗綿臯之後,屬於避難改字為氏。諸多姓氏史籍記載:戰國時期,有趙國大夫食采於原肥子國故地睦邑(今山西昔陽東冶頭鎮,壹說浙江淳安),因以為姓氏,稱睦氏。其實,在該類姓氏史籍中,均是將“眭”字誤寫為“睦”字、或“睢”字,後以訛傳訛,“產生”出了兩個字形相似的“睦氏”和“睢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眭,趙大夫食采眭邑,因以為氏”。另有壹說謂戰國時,肥子國(山西省太原以東)國君姓圭,其子孫因怕受侵軋之害累及全族,改作眭姓。可見眭姓早在2500年之前即已形成。眭氏族中,曾有“明經知數,卻詔出關”壹聯,褒揚的是漢代眭弘,以明經出任議郎。北魏的眭誇義卻詔書而暗潛出關,保持其高潔的節操。 丹陽之有眭姓,始於南唐。據《丹陽縣誌》(光緒版)記載,丹陽眭姓第壹人(亦即始遷之祖)是南唐刺史眭昭符,字隆祖,趙州高邑(河北高邑縣)人。為南唐進士,先曾徙居金陵,保大年間任常州刺史。他膽識過人,為政寬簡,治績顯著。至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中主李Z稱藩於周,令昭符為南唐進奏使,置邸大梁(開封市)。後主李煜嗣位,又屢次委昭符為進奏使,斡旋於金陵、大梁之間。作為使節之臣,眭昭符盡忠職守,不卑不亢,周啖之以祿,不受;宋施之以威,不懼,始終不辱使命,北人甚為敬重。南唐亡後,他懷念故國,恥作宋臣,挈家下來到丹陽,蔔居於城南的董莊(橫塘鎮眭巷村東),開辟了丹陽眭氏壹脈。通過長期的繁衍發展,逐漸躋身於本邑望族之列。眭氏宗人在丹陽陣容龐大,僅以“眭”字命名的村莊就多達8個,不帶“眭”字而實際上為眭氏族居的村莊更多,主要分布在橫塘、延陵、開發區、裏莊、呂城、陵口、麥溪、珥陵和雲陽等鎮。明景泰六年(1455年),丹陽眭氏修訂了《眭氏宗譜》,至清雍正十壹年(1733年),再次續修。 千百年來,眭氏族中賢人頗多,漢代有符節令眭弘,三國時有農民義軍首領眭固、北魏有中郎將眭誇等知名於世。《中國人名大辭典》***錄眭姓名人4個,竟有2個是丹陽人。《江蘇藝文誌?鎮江卷》錄眭姓8人,全是丹陽籍。《丹陽縣誌》(光緒版)中載眭姓進士、貢士、舉人等竟達40余名。明代有戶部員外郎眭、翰林院檢討眭石、武略將軍眭憲、武毅將軍眭嘏;清代有監察禦史眭朝棟、畫家眭石亭等。丹陽城內燕子巷舊有壹座規模頗大的眭氏宗祠,廳柱上掛有壹副楹聯:“西漢家聲遠,南唐世澤長”,對眭姓歷史上極有影響的兩個人物:西漢符節令眭弘和南唐進奏使眭昭符作了褒揚。1990年10月,東冶頭鎮出土了元朝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鐫刻的《眭讓立墓碑》,其碑文曰:“眭為天下之著姓也,世居大鹵、樂平、東山、靜陽。”東冶頭村,即明朝嘉靖年間由靜陽村分立而成。該其地還有壹通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郭氏墓碑,碑文雲:“前有昔陽之泊,北望肥子古城。”可見,民間傳說確實,且已有悠久的歷史了,該地當為晉昭公安置肥子綿臯的奉祀之所在。眭氏(睦氏)族人大多尊奉隗綿臯為得姓始祖。

姓眭的來歷 ■眭姓讀音小考

鎮江地區,眭姓較多,分布在鎮江市區、丹陽市,兩地雖然不屬於壹個方言區,但眭姓人士幾乎都不願意稱他們Sui 先生、Sui 同誌。他們自稱姓Xu,還說不是“言午許”,而是“目圭xu”,周邊群眾也只好改口。眭氏世代相傳,保存了古音。又如佴姓,江蘇有幾個縣市都有。句容市陳武有佴池,那裏的佴姓人士都按詞典上稱“姓 Nai” 。而江北的江都市昌松波斯莊,是壹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那裏的佴姓人都自稱“姓 Ni ”,說是祖先從江南蘇州遷徙過來,蘇州話裏“耳朵”發音作 ni duo 。後來我又遇到壹位佴姓官員,他不願意別人叫他Nai 處長,自稱姓Mi。聽說寫《人到中年》的作家諶容,在許多場合都強調自己叫“Shen Rong ”。鎮江西南鄉的諶姓人口,祖籍河南。也自稱姓“Shen”。諶在《新華字典》裏註音為Chen

查宋本《廣韻》“眭”字有下列讀音:

平聲五支:

許規切,眭盱健p。

息為切,姓也。出趙郡。

平聲六脂:

許維切,眭盱健p。

平聲十二齊:

戶圭切,目深惡視。

另,據《淮南子 原道訓》:“眭然能視,■然能聽”。(■,上?下目,讀營)。漢高誘註:“眭讀曰桂”。

根據上述記載,“眭”字的歷史讀音***有五個。按照古音學家的分類,這些讀音的韻母上古都在支部合口四等,按王力先生的擬測,加上合口呼的介音,韻母可以擬為[ue]。中古支脂二韻為三等韻,壹般音韻學家認為,三等韻的語音特點是帶有介音[j]。而這個介音[j]則是在於音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屬於後起的語音特徵。這個介音的產生可能是由於聲母的演變造成的。美國漢學家蒲立本在《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壹書中註意到,喉音的顎化會產生介音[j]。從《廣韻》紀錄的四個讀音中,“戶圭切”中古聲母為匣紐,喉音。“許規切”“ 許維切”為曉紐,舌根音。高誘音桂,屬見紐,也是舌根音。從音變規律看,喉音發展成舌根音是很自然的。匣紐的前化,導致介音的產生。這壹點可以通過壹些字的異讀反映出來,如“許規切”九個字中(實際上是七個字),眭,,,又讀“戶圭切”。此兩切中的字多擁有***同的諧聲偏旁,這不是偶然的現象。應該說,“許規切”重大部分字讀是從“戶圭切”而來的。而脂韻中的“許維切”,和“許規切”的也僅在韻尾上略有差異。

比較難以解釋的是“息為切”的來源。這個問題暫且擱壹擱,先說說“眭”姓在方言中的讀法。在江蘇鎮江、丹陽等眭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壹般讀念成“許”。如果這個音是從中古音“息為切”而來的,那麼,就意味著作為舌尖擦音的心紐變成了舌葉擦音。這在和北京話壹樣存在著舌尖擦音和舌葉擦音對立的鎮江話中,這種變化是沒有理由的。相反,舌根音曉紐三等字,變成舌尖擦音,在北方方言倒是很普遍的現象。因此,我猜測,江蘇地區眭字的讀音,並非由“息為切”而來,而恰恰來源於“許規切”。中古音擬為 [hjue]。由於介音[j]的作用,韻母進壹步高化,直至最終失落,同時,聲母也開始由舌尖擦音向舌葉擦音過渡,而這時圓唇介音[u]得到強化,最終成為韻母。再說“息為切”,令人疑惑的是,這個反切,在《廣韻》中只此壹字。《廣韻》所本為隋末陸法言《切韻》,其所記讀音,皆經過蕭該、顏之推多人審核,未可遽斷其謬誤。我個人臆測,在當時北方眭姓所聚居地區的方言中,可能眭字的讀音上已開始向舌葉擦音演變。而按照切韻語言系統,並沒有舌葉擦音的位置,因此蕭、顏等人將此字列入發音相近的心紐。陸法言《切韻序》雲:“燕趙則多傷重濁”。據此可推,隋末唐初,燕趙地區漢語的濁聲可能已經呈現弱化趨勢,而“戶圭切”的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