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天高風急猿聲淒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鑒賞: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壹壹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壹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壹篇之中,句句皆律,壹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擴展資料: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沈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沈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沈郁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百度百科-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