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列隊,拉起戰線,進行炮戰。這個時候需要編隊穩定,需要驅逐艦和巡洋艦為其提供保護,並驅離被雷擊的艦船。這也是毀滅者這個名字的由來。事實上,為戰列艦護航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確保戰列艦與敵方艦隊中遭雷擊的艦艇和潛艇分開,以取得遠程作戰優勢。戰列艦進入無畏艦和超無畏艦時代後,副炮基本用於防空作戰。雖然貼身保護也有用,但不是主要業務。戰艦進入了口徑統壹的全重炮時代。在當時,許多槍和粗槍代表著先進和強大。
戰列艦是壹戰期間英國最先下水的遠洋攻擊艦,體型龐大,威力強大,裝載了許多大口徑遠程火炮。可以遠距離攻擊,破壞力很強。但由於它太大,移動緩慢,可以攻擊遠處的目標和大目標,但不能附著小目標和前面的目標。如果對方的小型艦艇,比如巡洋艦或者魚雷、潛艇、飛機近距離攻擊,戰列艦是沒有還手能力的。這就需要有人保護了。巡洋艦和驅逐艦在這裏保護戰列艦免受偷襲。要攻擊遙遠的國家或敵人,小型艦艇做不到,因為他們的力量太小,無法攜帶太多的作戰物資。
防空主要由巡洋艦承擔。巡洋艦裝備了大量的對空火力,可以在戰列艦外層形成相對密集的火力網,可以作為戰列艦防空火力的盲區。對於偵察來說,很容易理解戰列艦在側面面對敵人時火力最強。在驅逐艦的偵察支持下,笨重的機體可以提前調整到最佳射擊角度,同時利用驅逐艦修正火力,提高命中精度。此外,在障礙物阻擋視線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驅逐艦進行遠距離瞄準射擊。
二戰時期,戰列艦都是巨型大炮,火力超強,裝甲超厚。但是,它們都有壹個缺點,靈活性太差。壹旦被魚雷攻擊(通常壹艘1000噸左右的小型驅逐艦裝有多管魚雷,這種戰艦的航速很高,達到32節),很難逃脫。如果被壹兩枚魚雷擊中,他們不會死亡,也不會受重傷。所以戰列艦需要巡洋艦和驅逐艦來保護。壹旦敵人發射魚雷攻擊船只,必須不惜壹切代價將其摧毀。
隨著造船技術的進步,建造了更大的戰艦,可以容納很多飛機。這是航空母艦。戰列艦靠火炮攻擊,不安全。然而,航空母艦正在運載飛機進行更遠和更安全的攻擊。他們停在安全的地方,派飛機執行攻擊任務,就像日本偷襲朱楨港壹樣,這比炮擊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