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壹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是我整理的煙臺壹瞥散文,壹起來看看吧。
煙臺壹瞥散文 篇1煙臺作為旅遊城市,景區大多分布在城區以外,市區內可供遊覽的地方並不多。除了向市民免費開放的東西兩個炮臺山,主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都集中在煙臺山公園及東南側彎月狀的沿海路上。
沿海路向西,在通往煙臺山公園的路南側和煙臺山公園內,散落著壹些標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末建築群。這裏當年曾經是歐美等列強駐煙臺的領事館區,現在早已拓為它用。只有青灰色的建築和標識還在向人們訴說著煙臺那段屈辱的歷史。
走進煙臺山公園,迎面看到壹處青磚砌成的建築群落。這裏即是當年美國駐煙臺的領事館,如今早已改換門庭,辟作“煙臺京劇藝術展覽館”。館內的墻上掛著許多煙臺京劇界前輩及新秀們的演出劇照,室內還陳列著各種京劇臉譜和演出的服裝、道具。只是前來參觀的人廖若晨星,讓人不免有些“門庭冷落”的感覺。
展覽館的每個展室都安排了壹名工作人員,這些人大多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人來了連眼皮都不肯眨壹下;就算是偶爾看到有壹兩個清醒的,不是瞪著驚奇的眼睛,把我們當作“怪物”壹般看,就是直接了當地對我們說“這裏有什麽好看的,都是些要發黴的服裝和舊道具”。工作人員都是這般態度,我們也只能“走馬看花”似的在各室轉了壹圈兒就趕緊出來了。
出煙臺京劇藝術展覽館向上然後西行,是壹個規模不大的長方形的荷花池。池寬不盈兩米,長不過七八米的樣子。池內正有三五朵荷花在盛開,還有壹二朵已經含苞。荷花白、粉兩種顏色,壹副“出汙泥而不染”的清麗和雅致。
我們走過荷池上的小木橋,來到又壹處建築群落前。這裏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紀念館,門前壹尊冰心青銅雕像,神態自然慈祥。冰心早年曾經在煙臺生活過,這裏展出的是冰心的壹些作品和當年曾經用過的物品,還有冰心早年生活和創作的部分圖片。
展館的壹間展室被布置成冰心的臥室兼書房模樣,裏面的床鋪、桌椅、臺燈和書櫃都是冰心老人當年用過的物品。隔壁展室內四周墻上都是有關冰心生平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屋子的正中端放著壹尊冰心的石膏雕像。
我和女兒要在室內攝影留念,工作人員雖然嘴上說不允許拍照,卻也並沒有真正阻止。只是待我們拍照之後,對我們說的話跟在京劇藝術展覽館聽到的如出壹轍:“都是壹些用過的舊東西,散發著壹股發黴的味道,有什麽好拍的呀!”聽完工作人員的話,我壹時語塞,也只能笑著搖搖頭,離開展室,從後門出了紀念館。
去京劇藝術展覽館參觀的人“廖若晨星”,來冰心紀念館觀看的人也是“門可羅雀”。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剛剛經過的荷花池。也許京劇藝術和文學大師們像池中盛開的荷花壹樣過於雅致,不適合時下的下裏巴人了吧?在浮躁、喧囂的城市氛圍中,他們只能如池中的蓮荷壹樣孤芳自賞了,面對金錢和功利的誘惑,又有幾人還會想起他們呢?
沿青石砌成的階梯拾階而上,我們徑直來到了煙臺山頂的塔樓前。煙臺山主體屹立海中,三面環海,壹面與陸地相接,塔樓高高聳立在煙臺山頂端。這是壹座燈塔塔樓,是早年用作引導艦船入海的,是煙臺市的標誌性建築。站在塔樓頂端,可以鳥瞰煙臺市區的全貌。入夜時分登塔,看萬家燈火與星月同輝,更是別有壹番情趣。
登塔要乘電梯,且需交費,妻子和女兒不想上塔,我和女婿購票後壹起登上了塔樓頂端。塔樓上備有高倍望遠鏡,供遊人們觀賞煙臺市區和海上的景色。我們用高倍望遠鏡欣賞了壹會煙臺市區和海上的風光後,就乘電梯下塔,與在不遠處石桌旁的妻女匯合,開始用午餐。
午餐過後,我們沿面海的石階北下東折,在山間石路與公路的匯合處,來到了煙臺山北側的龍王廟。龍王廟前煙火繚繞,很遠處就能聞到濃濃的香火味兒。廟內正中是壹座塑成金身的龍王塑像,塑像高大、威嚴,正襟危坐,供遊人們頂禮膜拜。門口用紅布繩攔起,防止遊人擅自入內。
門口不遠處文字介紹,當年煙臺被列強攻陷時,龍王廟曾經是法軍的司令部。面對強敵的入侵,看來龍王是根本無力保佑煙臺平安的。如此說來,遊人對龍王頂禮膜拜可謂可笑至極,建設壹支強大的國防力量,才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保證。
龍王廟向西南,不遠處有壹處院落,從東側門進入院內,才知道這裏是“忠烈祠”。“忠烈祠”內供奉的是何年何代忠烈,因為沒有進入祠內,不得而知。只見祠門口亦是煙霧繚繞,香火撲鼻。“忠烈祠”裏能有這般香火,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院內有壹塊“燕石”,上面刻著壹位崔姓誌士的詩。詩句現在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詩的內容是感慨煙臺屈辱歷史的,既有對列強入侵的仇恨,對滿清軟弱的憤激,更有對誌士仁人報國無門的慨嘆。
出“忠烈祠”向東,然後沿公路南行,不遠處的路邊即是烽火臺。烽火臺很高,有石砌的臺階折行後可達臺頂。烽火臺下是壹個屯兵洞,對著公路壹側是壹個可以進出的門現已封死。烽火臺上四周是垛口和射口,西北側角邊有壹門鐵炮,炮口直指海上。烽火臺正中是壹個上尖的鐵皮煙囪,用於海上預警。
烽火臺上文字介紹說,過去守臺的兵士如若發現海上有敵情,就在屯兵洞內燃起烽火報警,烽煙從鐵皮煙囪中冒出來,整個煙臺市區都可以看得到。我猜想(實際情況是否如此不得而知)煙臺市及煙臺山的名字也許正是由此而得來吧?
從烽火臺上下來後,我們沿公路東南行,在壹個叉路口又折向東北,準備沿海岸線走壹走。向北的路有很長壹段是林蔭路,路兩旁的灌木和藤蔓生長得很茂密,在路正中交織在壹起,形成了壹個拱形。這裏連陽光都很難照射進來,是壹個遮蔭避暑的好地方。
來時所帶礦泉水已經喝完,又新吃了冰淇淋,可夏日裏陽光暴曬,還是讓人感覺有些酷熱難耐。在壹處標有“棧道”的地方,我和女婿要向東下行,走海邊的棧道。妻子和女兒怕熱,說什麽也不肯跟我們去。她們沿林蔭路徑直向北去了,我和女婿則走陡峭的石徑下行,來到了東側崖下的海邊。
到了崖下才知道,所謂棧道實際就是在崖邊開鑿或用石頭砌成的小路,小路時上時下,時窄時寬,時而左右盤旋,時而又在路盡處攀石前行。崖壁上到處都是被海浪沖擊形成的渾園的洞孔,崖壁下及海邊上,隨處可見被海水打磨成各種形狀、沒有棱角的巨石。
海邊崖壁正中高處,有被漆成朱紅色的的“蒸霞騰浪”四個石刻大字,是哪朝哪代何人所題不得而知。由崖上的題字可以想見,海水漲潮時,這裏海波騰空,驚濤拍崖,浪花飛雪,煙霞蒸蔚,是壹種何等的氣勢和景象!
我們沿棧道繼續前行,在東北海面交匯處的壹塊平臺上跟妻子和女兒匯合。擡頭向上望去,山上向海中突出的壹處懸崖上有壹個精美的亭子,取名曰“惹浪亭”。第壹眼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起得好,壹個“惹”字把亭子寫活了:這裏浪高潮大不在於海而在於亭,這壹切似乎都緣於亭子的招惹,讓人覺得別有趣味兒。
“惹浪亭”下面靠北的壹側,有快艇服務。坐上快艇,可以沿煙臺山東、北、西三個方向在海上環遊煙臺。因為快艇以前乘坐過,這裏價格也太貴,所以我們沒有坐。我們壹行四人只是在海邊的礁石上和海水中玩了壹會兒,又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就登陡峭的石徑上山,經“惹浪亭”,過林蔭路,順山間的公路向南下山,離開煙臺山公園。
走出公園後,我們又壹路向東漫步。路南側是新崛起的林立的高樓,路北側是海濱廣場,廣場再向北是壹望無際的大海。廣場上有很多與海和艦船相關的雕塑,供遊人納涼小憩的月芽狀長廊與“煙臺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隔路相對。
靠海的壹側用水磨石砌成寬寬的階梯,階梯有的部分露在海水外面,有的則沒入海水之中。海邊可以見到三五個正在垂釣的人,他們的神態是那樣悠閑自得。在這裏垂釣,我想釣魚未必是真,享受海邊愜意的生活才是本意。
在壹片淺水灘上,我們還看到壹個穿著潛水服的人正在水中蹣跚地向深海中走去,據說這是去深海中打撈海產品的人。我們在附近觀察了很久,直到準備坐出租車離開時,也沒看到潛水的人上岸,更沒看到打撈上些什麽海產品。
煙臺壹瞥散文 篇2陌生的城市,竟能承載著超負荷的情感。生分的地域也由於感情的浸透,往往變得親切、熟悉。
三月下旬,武漢已步入了淫雨霏霏梅雨季節,渤海之濱的煙臺卻剛剛收到春天的報到單。時光的流逝逼迫著冬天漸行漸遠,這使海風也開始收斂肆意橫行的霸氣。
壹個人獨處時,可以靜靜地徜徉於寬敞的人行道上,身邊沒有大都市摩肩接踵的人流,耳邊亦無車輛尖利的喇叭聲,只任海風把散開的頭發吹得更加無拘無束;也可以迎著溫和的陽光,踩在軟軟的沙灘上,閑看那些漁民們忙碌在海邊。腳邊,海水輕輕撫摸著沙子,不緊不慢,海鷗不時也在上空盤旋鳴叫,嬉戲於乍暖的春光裏。壹個人,閑步慢行,註視著眼前的壹切,思緒紛繁又似乎處於靜止狀態,愜意!
晚間,月淡卻圓,清新的空氣拉近了月老和人間的距離,裹挾著腥味的海風加重了寒氣的威力,使得昏黃的人行道上車輛更加稀少,偶爾身邊也經過步履匆匆的行人,壹切都很靜謐、祥和。
就這樣,我們牽手相伴漫步在路燈下,走在這個並不屬於自己的城市裏,時不時也用手搓搓凍得發麻的臉。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緊緊拉住對方的手,靜靜走著,沈寂多於交談,也許是生怕喚醒城市裏的喧囂聲和繁華,打破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淡定;也許是彼此都知道靜謐的相守更能傳達心靈的融合……
生活就是壹種簡單的態度。沒有豪華的別墅、高檔的轎車,亦無力放縱地奢侈山珍海味似的佳肴,這裏不屬於平凡的我們。行走在這座海濱之城,如同茫茫大海之壹粟,無聲無息,毫不起眼;但是,我們是富有的,壹個眼神、壹個動作等足以傳達彼此情感的牽絆,所謂“心有靈犀壹點通”大概也是如此。
簡單地生活,真摯地活著。屬於自己的,別人窺覬卻無益;不屬於自己的,強取豪奪也無濟於事。把心沈寂下來,置愛於心底角落裏,就會收獲簡單而富有的生活。
煙臺壹瞥散文 篇3同學龍文學久居煙臺,那年我和兒子去煙臺,他熱情地接待我們。三天的時間我們去了蓬萊閣,遊覽了威海,走馬南山風景區後,最後,他將我們帶到風景如畫的煙臺山。
位於市區北端的煙臺山。三面環海。亦稱“海洋島”。這裏。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清秀優雅。山勢海拔最高四十三米,總面積十壹點六公頃,是國家3A級景區。
作者喜歡高山,更喜歡大海。下山的時候,天色雖已晚。海灘上的人還真不少。遠離城市的喧囂,三五個人在海灘上,擺上壹張桌子,點上壹支蠟燭,泡上壹壺茶聊聊天倒也清閑自在。遠處的大海籠罩在黑夜裏,顯得那麽的深邃,海浪時不時的吐出浪花,做個鬼臉,讓人琢磨不透。
兒子在海灘上專心致誌的修築“工事”,夜已經很深了,我們叫他回去時,他顯露出壹種依依不舍的神情。當知道早上大海會漲潮時,又顯得十分興奮,嚷著第二天早上還要來看看他的堅固“工事”。
早上六點半,兒子翻身起床。沒找龍叔叔,便拉著我去海邊。好在居住的地方離煙臺山不遠,父子倆興致勃勃地出發。
我們來到海邊才發現,昨晚的“工事”早已被漲起來的海潮沖的無影無蹤,兒子在遺憾之後又投入到他的“工事”修築之中。
大海似乎在故意戲耍,將他修築的“工事”壹次次沖跨,壹次次沖垮之後,兒子又壹次次修築。
遠處的大海,揭下昨夜的面紗,顯出他的卓約的身姿。寬廣的海面顯得那麽深厚,幾只海燕在海面上飛翔,“壹會兒翅膀碰著波浪,壹會兒箭壹般沖向雲宵。”這海上畫壹般的美景,令人為之著迷,為之癡狂。看到兒子的認真,聽著大海的吟唱,我的思緒如同潮水般湧來。
我喜歡高山,在工作中,壹旦若有無法擺脫了煩惱,我便會披星戴月去爬距家不遠的小山。當我迎著黎明站在山頂,看到山的周圍壹片寂靜悠然時。妳會突然發現從山腳下帶來的壹切煩惱已經煙消雲散,不再可能找到壹絲絲煩惱的蹤影。
“妳看爸爸,我的“工事”又被沖垮了。”兒子的叫聲將我的思緒拉回到煙臺山的海邊。看到兒子的“工事”又壹次被沖跨,我驀然看到,遠處的海浪,正義無反顧地沖向攔海堤壩,壹個個海浪在攔海堤壩上粉身碎骨,也不能阻擋後面的海浪勇往直前。粉碎的海浪帶給人們的是壹片清新,在清新的後面人們會看到它的頑強,它的生機。妳就會受到它的感染,增添沖破壹切困難的勇氣。
“工亊”沖垮了,我突然想,如果“工事”建的.再高壹些,海浪就不會沖垮兒子的“工事”。不是說“退壹步就是海闊天空嗎。從頭再來,是不是另壹種無奈的退壹步呢。
為此,我想說煙臺山的大海,我現在還是沒有讀懂妳啊
煙臺壹瞥散文 篇4十多年前,我家鄉的壹些退休人員相約去煙臺購房定居安度晚年,再加上親戚的老家也在煙臺,經常說那裏如何如何的美,於是心裏漸漸萌發了有機會去煙臺看看的想法。
終於在初夏的某天早上,我遠赴煙臺遊覽了壹天的海濱風光。我們首先來萊山區政府的附近,路邊的草地高處立有“愛在煙臺”的藝術雕塑,周圍種滿了大片的郁金香,黃色、紅色的花兒開成了讓人驚艷的花海。穿過清潔安靜的馬路,我們沿路邊的人行道去漁人碼頭參觀。右手路基下是遼闊無垠的清清海水,倒映著明凈無比的藍天,海風微微吹拂,長空萬裏無雲,遠處平靜的海面上停了許多大小漁船。走不多久,看到海水邊的壹座小屋前有勤勞樸實漁民正在早起批發出售剛打撈上船的新鮮魚蝦和螃蟹。海風將魚蝦淡淡的海腥味吹到馬路上,這種味道在我家鄉是聞不到的。進入漁人碼頭蜿蜒平整的木棧道,清澈的海水中礁石、水草眾多,淺水處的石階被海浪輕輕撞擊,偶爾可見小螃蟹漂浮水面的軀體。漁人碼頭的別墅建築多呈尖頂歐式風格,小鎮裏遊人稀少,溫馨祥和,街道整潔,壹派寧靜、悠閑的氣氛。我們很快穿過小鎮來到廣闊縱橫的海灣,前面不遠就是碧水浩瀚的第二海水浴場,青色的海水與藍天幾乎融為壹體,遙遠的海面上有巨大的輪船緩緩駛過。
離開漁人碼頭小鎮,我們乘坐雙層巴士前往第壹海水浴場附近的煙臺山公園。中午在公園旁的餐館吃了午飯,然後大家壹起到海邊散步。壹望無際的碧藍海水微波蕩漾,舒緩的海浪不緊不慢細細撫摸沖刷著曲線身姿的海灘,遙遠的水天壹線處,大小輪船徐徐往來,不時傳出渾厚遼遠的汽笛聲。海風的輕輕吹拂立刻為我們減輕了炎炎暑氣帶來的不適感。日光明亮,風平浪靜,淡藍無雲的天空顯得格外遼闊、深邃,遊人的歡笑聲伴隨浪花緩緩沖擊海灘的嘩嘩聲,讓人感到海邊的時光如此美好、愜意。看大海,看藍天,讓沈悶不語的心胸豁然開朗,微微皺起的眉頭緩緩舒展,真切體會到山中歲月、海上心情的妙處和幸福之境。
走到壹處綠草繁花的廣場附近,有巨大的紅蘋果上搭櫻桃串的雕塑格外養眼。廣場中心處幾位退休老者跳起優雅、大方的交際舞,不時有教練模樣的青年在旁指導動作的細微之處。舞池的邊緣廊架上開滿了壹串串棉白、淺紫、青紫的花束,花香清雅,透出玲瓏、素樸的清高與純凈,觀之令人久久不忍離開,陶醉在暗香盈袖的美好遐想中。
夜幕降臨,我們再次到海邊散步。氣溫驟降,海風掠過漫長的沙灘,涼氣悄悄襲擾全身。幸好我們都提前添加了衣服,不妨礙長時間的海邊行走。海灘邊的各色燈柱漸次明亮起來,海水顯得清幽、冷峻無比。光線昏暗處的海面像起伏不定的黛綠綢緞,細膩、平滑而又厚重深沈,岸邊的層層海波點綴了忽明忽暗的淡紅光團,遠處高樓的輪廓漸漸模糊,沿岸燈火搖曳閃爍,幻化五彩光帶,寧靜、幽冷的夜色籠罩了大海微微喘息的面容。
我們的心情也如同即將沈睡的茫茫大海,心如止水,不言不語,默默凝視,讓壹顆漂泊已久的滄桑之心輕輕洗去鉛華,重新感悟人生的短暫珍貴、苦樂流離,壹時間默然無端感傷起逝水年華再回首的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