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東吳屬於哪裏?

戰火紛飛的三國時期,東吳屬於哪裏?

吳國有四州,分別是揚州、荊州、廣州、膠州。其疆域北至廬江縣(今江蘇中部),南至南通日南縣,西至交趾縣,東至東海,包括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五省的全部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重慶、上海的部分地區和越南北部地區。

三國時東吳的主要城市:

1,吳軍

吳軍下轄的縣有吳縣(今蘇州姑蘇區)、樓縣(今昆山東北)、尤泉(今嘉興以南)、海鹽(今東漢平湖東南)、余杭、錢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陽)、婺城(今湖州)、洋縣(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

據後漢的縣誌記載,唐代吳郡有安縣但無錢,安縣所在地不詳。按《漢書》地理,可能是錢塘,出自《中國歷史地圖集·譚棲祥》。

2.江陵

江陵,現稱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漢平原中心城市。五代以來,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壹直在豫陜之間,西有江陵控制巴蜀,北有韓翔,前有江湖,臂有吳越,是中原與嶺南交流的要沖,有“東南重鎮”、“大都會”之稱。

很多都城在長江中下遊的政權都在這裏建都。從春秋到五代,有十代政權都有都城。其中楚國是大國,東晉南朝都有南方壹半的河流。所以江陵作為古都的地位更高,僅次於“七大古都”,是荊楚之都。

3.福州

福州,簡稱榕城,隸屬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壹。

福州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造船中心之壹。晉代太康年間,晉安縣首任知府建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運河(今晉安河),奠定了後世福州城的雛形。308年(永嘉二年),即“五亂花”之際,晉安縣成為中原八姓漢族移民的重要聚居地。

擴展數據

孫、吳的疆域從195(漢興平二年)孫策渡江,試圖平定江東的陸遊、顏白虎等地方勢力開始,略覆蓋東漢揚州刺史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丹陽、、惠濟、、廬陵、廬江。這壹時期,行政區主要建在縣級。200年(漢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孫權繼位。

孫權統治時期,割據局面逐漸形成。孫吳在江東原有六郡的基礎上,出兵入郡,征服了山地和越南,也向西、向南擴張。赤壁之戰後相繼取得長沙、江夏、貴陽等地以及石協邦交國,並在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等地擊敗關羽德,基本占領荊州,奠定了孫吳疆域的輪廓。

公元221年,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分為廣西北海市合浦,北有廣州,南有膠州,不久合並。太陽升起後,孫吳的領土穩定下來。經過孫權的苦心經營,孫吳的疆域是“西有蜀郊,北有淮漢之地,東有百越之地,南有蠻夷之表”。這壹時期行政區的設立主要是從郡縣險地和北部、西部邊陲敵對勢力的戰略入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