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那時候最好用的兵器當屬弓弩了。在世界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挖掘現場,我們也能夠發現很多弓弩。近期,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壹件保存完好的弓弩,特別是這個弓弩上?檠?的發現滿足了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好奇心。畢竟,?檠?只在史書上看到過,現在終於看到實物了。
根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的弓弩有很多種,如果,按照張弓的方式,則可以分為三種:
蹶張,即需要手腳並用才能張開弓弦;
腰引,即腰、手、足並用才能拉開弓弦:身體需要平躺在地上,將弓弩也放平,雙腳蹬開弓幹,腰上掛著鉤弦;
擎張,即需要手力和臂力壹起拉開弓弦。
那麽,古時的弓弩到底能夠發射多遠呢?
原秦俑博物館館長,有?秦俑之父?稱號的袁仲壹先生告訴過我們,這些強弩的最大射程,甚至,能夠射到七、八百米遠,而弱弩的射程也有百米左右。袁仲壹還向我們解釋了強弩、弱弩的區別:主要是看弓背的硬度,弓背硬度越大,射程就越遠,則屬於強弩之列。
當時,秦國的強弩並沒有太多優勢,畢竟,在那個時代技術就是那個樣子,各個國家的弓弩都差不多,而秦國能夠取勝,還是依靠將士的作戰能力。但是,專家們對強弩還是很有自信的,因為,強弩的射程有八百米左右,而現在的槍支AK47的有效射程只有四百米左右,算是強弩的壹半。
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不能用強弩的最大射程,去比槍支的有效射程相比,而且,AK47也沒有四百米的射程。
古代強弩的射程,並不等於有效殺傷距離。最大射程、有效射程、精準射程都是不壹樣的,我們不能混為壹談。那時候的強弩,雖然,能夠發射到數百米以外,但是,不能說它能夠擊倒數百米以外的敵人。
弓弩的?弩?字,即?怒?,有怒而發射的意思。如果,想要增加弓弩的射程,不僅需要增加弓弩的發射力度,還需要改變弓弩的材質及制作工藝。軍隊所使用的弓弩的張力壹般在壹百五十斤左右,而發射的箭,重量只有兩錢。在五十步以內,弓箭強勁有力,非常精準,但是,超過這個距離,則精準度會有所下降,且力度也不行,無法射穿盔甲,也就不能給敵人實質性的傷害了。
所以,古人有雲,強弩之末,不能穿甲。
但是,弓箭就不壹樣了,哪怕只是四十斤拉力的普通弓箭,即:那種普通人都能拉開的弱弓,它都能發射出五錢重的箭,在百步以內都還有威力。
那麽,弓箭和強弩怎麽相差這麽大呢?
弓箭長三尺三寸,放到弓弦上面,而弓弦,除去弓背的五寸還有壹尺八寸長,用力拉滿,再加上,射箭人員巧妙使用,在百步以內射殺敵人是沒有問題的。而弓弩就不壹樣了,弓弩上面的弦距離弓身只有五寸,發射的箭只有五寸的力量,且弓弩不能像弓箭那樣彎曲加大弓箭的發射力量。
所以,弓弩雖然體型很大,卻不能射得太遠,給敵人以實質性的傷害。然而,弓箭雖然體型小,且弓箭重,反而能夠射殺遠方的敵人。秦朝時期,壹步就是六尺,而壹尺就是現在的0.231米。按照這種算法,壹步就是1.38米,而普通的中等弓弩,它的射程是七十米,如果是強弩的話,那麽,就更遠了。
春秋時期楚國將領養由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射手,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標記的柳葉,並曾壹箭射穿七層鎧甲。《戰國策?西周策》中記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百發百中、百步穿楊都出自這裏。此人號?養壹箭?,壹箭就足以致勝了。
弩手比弓箭手好訓練,射程卻不如弓箭。
弓箭雖然更加有效,但卻很難訓練出壹個合格的弓箭手。古人說過:練習弓箭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夠百發百中且精通此技巧的人卻非常少,這也說明這種技能很難練成。壹個士兵如果想要成為能夠拉開百斤強弓、百步以內精準射穿鎧甲、馬背上完成以上動作的弓箭手是非常難的,這樣的人也是萬中無壹。
相對來說,弓弩手就很容易訓練出來,即使是智商和悟性都比較差的人,他們也是可以熟練的掌握蹶張弩的使用方法的。他們只需要早上起來訓練,等到傍晚時分就學得差不多了,即使天氣不好也絲毫不受影響。雖然,弓弩在遠距離的射擊上不如弓箭,但是,在近距離射擊上它卻非常精準。
弓弩搭上箭,十步之內射殺敵軍,它的效果比弓箭好多了。
所以,這兩種武器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軍隊則需要根據作戰需要選擇合格的武器。只是,如果需要遠距離擊中敵人,確實需要好好訓練出幾個像樣的?神箭手?了。
並且,據南宋華嶽在兵書《翠微北征錄》中的記載:兵器有三十六種弓為老大;武藝分壹十八般弓為第壹。明朝人茅元儀在《武備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期的弓,做工比較粗糙,弦木做彈射箭的弧,剡木做支撐的矢,然後,再找來壹根木條綁在弓弦上面,箭頭多是石片、骨頭、青銅等材料。而弓箭,卻是對付遊牧騎兵最好的武器,可以遠距離打擊對手,讓他們近身不得,也使得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騎兵優勢。
但是,隨著北方騎兵開始使用先進的弓箭和鋼鏃箭頭,這就導致中原的弓箭手漸漸的不是他們的對手了,以至於,中原地區始終很難抵擋住北方騎兵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