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成都市望江樓的歷史

成都市望江樓的歷史

望江公園位於成都九眼橋錦江岸邊,相傳唐代女詩人薛濤曾在此汲取井水,手制詩簽,留下了許多幽怨動人的詩句。

明清兩代先後在這裏建起了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築。

壹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濤壹生愛竹,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其中有不少為名品,如人面竹、彌勒竹、方竹、觀音竹、雞爪竹等,品種多達100余種。

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園內崇麗閣俗稱“望江樓”,高達30余米,壹度成為成都的象征。

薛濤愛竹,公園也以竹為特色,品種多達100余種。

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望江樓,又稱崇麗閣,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

閣頂為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

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雄偉壯觀。

登樓遠眺,高傑櫛比,錦江春色,盡收眼底。

此外,吟詩樓四面敞開,三疊相依;濯錦樓兩層三間,狀如舟船。

壹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望江樓公園坐落在成都東門外錦江河畔的壹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

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遊覽勝地,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的崇麗閣和濯錦樓枕江而立,是園裏的主要建築。

薛濤字洪度,原籍長安,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

父喪後,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

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時稱女校書。

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杜枚、白居易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

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余首,清末有《洪度集》木刻單行本行世。

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制壹種深紅色小箋,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制。

她死後葬於望江樓公園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