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西域三十六國(西域三十六國的前世今生)

西域三十六國(西域三十六國的前世今生)

西域在中國人眼裏壹直是壹個充滿著危險又神秘富饒的地方。葡萄美酒夜光杯、不破樓蘭終不還等描寫西域的詩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壹。

張騫通西域後不久,大漢騎兵威名遠揚,漢帝國兵力空前昌盛,西域各國紛紛遣使長安,上表服從。漢帝對於這些臣服大漢的小國也是來者不拒,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並命鄭吉擔任第壹任都護。自此,東到玉門關,西至巴爾喀什湖,北到天山的廣大地域就被正式列入大漢王朝的管轄範圍。

西域三十六國指的是今玉門關以外往西的亞洲地區的壹個統稱,實際上在漢初時期西域大大小小***有五十幾個小國,到了張騫出使時期,通過弱肉強食規則,西域先後存在了36個國家,所以統稱“西域三十六國”。

在西域三十六國當中,比較出名的有鄯善(樓蘭)、龜茲、烏孫、於闐等。這些小國在中國歷史書籍上出現的次數比較頻繁。但時至今日,這些國家都早已不復存在,或消失成疑,或成為中國壹縣市。

別看“西域三十六國”名聲打得響,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們有多大,實際上這三十六國都小得可憐。人口破萬在西域算是大國,小的國家只有幾十戶人,最多的有七八萬人,大多數都是千戶左右,也就是咱們鄉村與鄉鎮的規模。

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到底是什麽原因,能讓西域地區成為“小邦林立”的狀態,為何不會出現“大壹統”王朝?其實這和西域的地理環境有關,西域不像中原地區草肥土沃,總的面積雖不小,但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面積卻很小,往往都是壹片綠洲養活壹個國。

那麽問題來了,如今距離漢朝已經過去了兩千余年,“西域三十六國”還有多少在中國境內?

完全在中國新疆境內的有 龜茲、焉耆、於闐、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紆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疏勒、莎車、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單桓、蒲類、蒲類後、西且彌、東且彌、劫、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車師尉都、車師後城、渠犁

實力最強勁的烏孫國則有壹部分在新疆,其余部分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還有壹些不在中國境內的“西域三十六國”: 大宛、大月氏、 賓、無雷、滑國 等。

這些古國如今大部分都成為了中國新疆的壹個縣,咱就不壹壹去做介紹了,挑幾個比較有名的講壹下。

大月氏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大月氏,與其聯合圍剿匈奴,然而張騫大月氏沒找到,卻找到了後來的西域三十六國。大月氏人是生活在中國的西北壹帶的遊牧部落,與匈奴是世仇。

匈奴崛起後,經過匈奴冒頓單於和軍臣單於的連續打擊,大月氏人被迫西遷。經過長途跋涉,大月氏人來到今天阿富汗地區,並以此為中心建立了著名的貴霜帝國。由於大月氏人已經在西域穩定下來,不願意再卷入爭端。漢朝與大月氏聯合夾擊匈奴的計劃沒有成功。沒有盟友的幫助,只能由漢朝自己保衛北方,這也是漢武帝連續討伐北方的原因。

烏孫

烏孫是三十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極盛時期國土面積也比較大,如今在中國新疆以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境內。烏孫與大月氏人壹樣,都是在河西走廊的遊牧民族,都是在匈奴的打擊下被迫西遷。關於烏孫,還有壹個傳奇的故事。烏孫在被匈奴單於冒頓滅亡後,烏孫王子獵驕靡成了冒頓的養子。獵驕靡不忘仇恨,逃出匈奴的掌控,成功復國。

跟匈奴有血仇的烏孫在漢朝時壹直是漢朝的盟友。

龜茲

在西域各國中,龜茲是唯壹能與烏孫壹決雌雄的國家。如今的龜茲大概位於我國新疆的阿克蘇市和庫車縣之間。漢朝和唐朝的都護府都在這裏。龜茲人口在西域是最多的,這裏商賈來往如織,還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裏聚集,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文化中心。

焉耆

焉耆是西漢對抗匈奴,唐朝對抗突厥的前線軍事基地。焉耆如今的位置是新疆焉耆縣。在西漢時,這裏的人口也有萬余人。而在打敗西突厥後,唐朝把位於焉耆的北庭都護府遷到了碎葉城,之後焉耆就逐漸衰落了。

於闐

於闐位於天山腳下,塔裏木盆地的南部。現在是以出產玉石出名的和田市。兩漢時,於闐最為發達,人口數萬人。於闐的佛教氛圍濃厚出名,很多遊記對其濃厚的氛圍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尤其是《大唐西域記》。

樓蘭/鄯善

樓蘭國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如今的位置位於當時的大湖羅布泊的隔壁。樓蘭在漢朝時是人口破萬的西域大國。樓蘭王因殺害漢庭使者被滅國而出名。樓蘭國之後改名為鄯善,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七大強國之壹。

疏勒

疏勒是漢朝在西域的重鎮,現位於喀什市疏勒縣。由於疏勒是漢朝通往天山以南的重要通道,也是草原民族通向西域的主要通道。所以漢朝和匈奴在這裏發生過多次爭奪戰,疏勒是漢朝安西都護府向西擴展的前線根據地。在東漢時,掌控西域幾十年的班超也以疏勒為自己的行營。

如今的三十六國早已不復存在,這些“袖珍”小國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參考文獻:《漢書·西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