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故居》
作者: 宋 王安石?
泝伐開新屋,扶輿繞故園。
事遺心獨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蠻花午簟溫。
難忘舊時處,欲宿愧桑門。
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3.《題故居》
作者:翁承贊
壹為鵝子二連花,三望青湖四石斜。
惟有嶺湖居第五,山前卻是宰臣家。
4.《發茶陵別諸親舊》
作者:張治
行行離故裏,灑淚別交親。
明發過湘水,應為更遠人。
雨侵山樹曉,花落莫江春。
何事懷簪組,風塵白發新。
1.故裏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gù lǐ,是指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如:唐· 李中《送人南遊》:“早思歸故裏,華發等閑生。”
2.出處與詳解:指故鄉;家鄉。
①南朝 梁 江淹《別賦》:“視喬木兮故裏,決北梁兮永辭。”
②《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臣得重賞,由如衣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國,還於故裏,豈不是大王慈恩?”
③唐白居易《小閣閑坐》詩:“二疏返故裏,四老歸舊山。”
④宋 陳師道《次韻蘇公題歐陽叔弼息齋》:“行者歸故裏,居者愛吾廬。”[2]
⑤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憲副》:“公(袁可立子袁樞)蓋深悲故裏之雕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3]
⑥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敝邑連歲饑饉,百姓流離。今冬稍稔,流亡者漸歸故裏,僅能自給,不足以相濟也。”
3.故裏的別稱:又稱枌榆:武則天“並州,朕之枌榆也”,枌榆即故裏。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