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誰的詩?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誰的詩?

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淒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裏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壹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

字裏行間都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壹般旅人的某些***同感受。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裏外已經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於壹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壹時難。”在封建社會裏,壹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宋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並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

(《六壹詩話》)明代李東陽進壹步分析說:“二句中不用壹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壹切好詩的必備條件。

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壹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

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裏,“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壹詞,“雞”和“聲”結合在壹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