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秋瑾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折磨。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賞析:
這首詞是言誌之作,表達了作者匡國濟世的淩雲誌向。1903年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子芳發生沖突,從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後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
詞的上片寫與王子芳結婚八年,表面上過著富貴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譽章書》),如今與其決裂,突破家庭束縛,實現了“求自立”的願望。首先寫中秋佳節暫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開,秋色明凈。“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寫秋色,但主要是用來說明沖破家庭牢籠後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社會裏,壹個女子要沖破家庭牢籠,不是壹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於沖破家庭牢籠,並不過分。“苦將儂、強派作蛾眉”進壹步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仆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並不留戀,相反加以蔑視。“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應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作者卻寓居客棧,不免有“人比黃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喜悅之情。把陶淵明和李清照表現不同思想的詩句雜用在壹起,來表達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詞的下片寫作者雖有淩雲壯誌,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巾。作者雖是女子,但“心卻比,男兒烈”,所以能沖破家庭牢籠。離家出走以後,下壹步怎麽辦?這是擺在作者面前的壹個嚴峻問題。平日詩人,雖以肝膽相照,真誠懇切,但不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現在離家以後,在大千世界中,何處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將會受到怎樣的折磨?想到這壹點,不覺傷心落淚,也是很自然的。
“何處覓知音”?這對當時的秋瑾來說,確實是壹個重要的問題,它關系到她的前途和事業。特別在封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