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如何理解長恨歌的“恨”

如何理解長恨歌的“恨”

這就涉及到《長恨歌》的主題了。對主題的理解不同,自然導致仇恨的內容不同。但《長恨歌》的主題壹直是讀者爭論的焦點,觀點分歧較大,大致可分為三派:壹是愛情主題。憲宗,自以為從作品宮受寵;第三,雙重主題理論。把這首詩當作純粹的諷刺詩或愛情頌歌是不恰當的。是揭露與贊美的統壹,是諷刺與同情的交織。這既是對李、楊愛情悲劇的同情之淚,也是對國家和政府錯誤的悔恨之嘆。兩者是壹體的,而不是機械疊加的。此外,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作者通過李和楊的悲劇來表達他的愛情挫折。怎麽樣,還是要從作品本身來分析。

長恨歌就是《長恨歌》,是埋在詩裏的壹顆感人的種子。至於討厭什麽,為什麽會討厭很久?詩人並不直接敘述和表達,而是通過他所寫的詩意的故事,壹層壹層地展現給讀者,認識到人們應該去揣摩,去記憶,去感受。按照全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從“中國的皇帝,渴望可能撼動壹個帝國的美人”到“皇帝的眼睛怎麽也盯不夠她”,描寫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前是如何強調色彩,尋求色彩,最後得到“她若不過轉頭壹笑,便有百符咒”的楊貴姬。貴姬入宮後,嬌生慣養,嬌生慣養。他不僅“繼承了仁慈”,而且在多次誇大唐玄宗貴妃後,“她的姐妹和她的兄弟都被封號”完全沈溺於唱歌,跳舞和放蕩。開卷的第壹句話,既暗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對全詩起到了喚起和指引的作用。第二層,從“直到戰鼓,從漁陽轟起,震天動地”到“後來當他轉頭看時,血淚之地”,描寫安史之亂,玄宗逃亡,被迫賜皇妃死罪,寫出“長恨歌”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刻意淡化玄宗荒淫無度、錯國導致的安史之亂,刻意描寫他們將何去何從。讀者被悲劇氣氛所感染,而不是對歷史的理性批判。陳洪在《長恨歌》中提出的“懲尤物,窒亂”之說,是為了板起面孔做文章,所以不能作為這首詩的寫作動機。第三層,從“藏於壹場冷風吹來的黃塵中”到“魂不夢來”,描寫楊貴妃死後,在蜀中的孤獨與悲傷,都是追憶往事,入宮見月,夜雨搖鈴,是壹種“悲色”和“斷腸聲”。當長安光復後回到朝鮮,它超越了馬克和“那段記憶,那段苦悶。她玉白色的臉在哪裏?”。回宮後的池源還是老樣子,物是人非,揮之不去的相思讓人心酸。第四層,從“靈瓊住著壹個天客道士”到“此愁永無止境”,描寫玄宗派方士尋找楊貴妃的靈魂,著重描寫她對過去愛情生活的孤獨和悲傷回憶。詩人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從天上到人間,最終讓貴妃在空靈的仙山上,以“淚珠從她淒白的臉上滑落,如春雨落在梨花上”的形象重現人間仙境。“情”的表達已經超越了帝王與嬪妃的情感糾葛,更多的是詩人主觀的理想元素,早已超越了歷史事實的範疇,表現出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句末“地之長存,天之長存;總有壹天兩者都將結束,而這無盡的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是愛的嘆息和哭泣。是愛情被命運傳播,被政治倫理摧毀的哀嘆。這種仇恨已經超越了時空,進入了無限的境界。這樣,詩人用“長恨歌”表達了永恒的愛,也就是點明了全詩的主題。

因此,我們認為《長恨歌》不是壹首政治諷刺詩,而是壹首歌頌愛情的詩。恨就是恨李陽。他們的愛情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