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經中關於民風的詩句

詩經中關於民風的詩句

1.描寫民風的詩句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生查子·歐陽修(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詩經中有哪些詩篇描寫了民俗節慶

1.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生動而形象地描繪出古時過年的歡樂景象,也道出了古人過年飲屠蘇酒之風俗。

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

3. 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介紹的是我們傳統節日元宵。

3.關於民風習俗的詩句,習俗,故事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除夜唐曹松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

壹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

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歲除夜唐羅隱官歷行將盡,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

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除夜唐尚顏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

坐到四更後,身添壹歲來。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

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玉樓春)毛滂壹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拜年文征明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唐)孟浩然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4.淳樸的民風(古詩句)

我來推薦幾首吧!但不知道是不是妳要的,因為妳的要求寫得太籠統了。

1、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通現)牛羊。

這首幾乎耳熟能詳,出自北齊樂府民歌,是北齊時代敕勒族的民歌,又由鮮卑語轉譯成的漢語,意思簡單,不需要解釋了。

2、《江南》(作者無名氏)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田田:蓮葉繁密的浮在水面上的樣子)

這首出自漢樂府民歌,非常簡單幾乎不需要解釋,就是抒發古代江南(漢朝時江南主要是指揚州)勞動人民采蓮的快樂心情。

3、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壹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這壹首歸園田居不是十分出名,廣為人知的是另壹首,開頭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高中課本裏就有。但因為它主要是反應陶淵明辭官誌向,個人感情色彩過重,而妳要求的是淳樸民風,所以我選了這個。

意思也比較簡單,寫的就是陶淵明隱居南山後早出晚歸的田間勞動生活。陶淵明響在南山下壹片田地裏種豆,可是地裏野草繁茂,於是早早就起來去鋤草、整地,到了晚上月亮東升時才荷著鋤鎬歸家。走過的田間小徑上長滿又高又茂盛的雜草,夜露凝結在草也上,衣服也被沾濕了,這樣夙興夜寐辛勤耕作的生活,隱者絲毫不以為苦,只要能過壹種自由自在,無拘束的生活,肉體上的辛勞算不得什麽。最後壹句“但使願無違”指的就是隱居生活。

這首詩看似普通,用詞簡樸,似乎信手拈來之作,可是要理解這首詩的意境,就要了解作者所處的魏晉那種世事紛繁,時局動蕩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名士普遍推崇老莊思想,向往隱逸的人文環境。陶淵明從厭世而避世到最後出世,是壹個曲折的心理轉變過程,並不只是“不為五鬥米折腰”這樣簡單的典故可以概括的。

4、《渭川田家>》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詩人面對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恬然自得的田家晚歸景致,頓生羨慕之情。 開頭四句,寫田家日暮時壹種閑逸景象。五、六兩句寫農事。七、八句寫農夫閑暇。最後兩句寫因閑逸而生羨情。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了渭河流域初夏鄉村的黃昏景色,清新自然,詩意盎然。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裏,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式微》是詩經裏的壹首,“式微,式微,胡不歸……”,是描寫隱逸生活的)王維還有其他不少的詩也是描寫田園生活,有興趣可以去翻。

古代詩詞自詩經起,感情上寫男女之情,夫妻之愛很多,寫家庭生活,友人交往,懷念離別也很多,事業上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的多,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更多。借古喻今,揭露時弊,觸景生情的,多半如此,寫詩的大都是文人墨客,總是陽春白雪,單純描寫淳樸民風的還真的不多啊!也可能是我見識還太少,先提供這幾首吧!

5.關於民風淳樸的詩句

《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東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遊山西村》——陸遊(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春望》——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望嶽》——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石壕吏》賞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